递交申请书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漫长而艰苦的工作要做。
大体来说,需要经过3个主要环节的较量。
首先是初筛,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共有10个,经过奥委会考察调研,第一轮先淘汰了五个城市:塞维利亚、曼谷、开罗、吉隆坡、哈瓦那。晋级的是: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伊斯坦布尔。
这还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对决。
此时,北京的形势并不容乐观,总排名在晋级城市中靠后,要想胜出,难度依然很大。
随后需要提交的《申奥报告》是个挑战,这份报告事关奥委会的考察和打分,北京能否扳回劣势,这份报告异常重要。
为了编制出一份完美的《申奥报告》,中国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有个叫张德耀的小伙子为此推迟了两次婚期。到了后期,工作越来越紧张,许多人为了节省时间,干脆长期睡在了办公室。经过大家日以继夜的努力,一份颇为理想的《申奥报告》按时制作完成了。
2001年1月17日上午10点,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当代表萨马拉齐接收中国奥申委报告的杰奎琳·布拉特女士,从明黄色的包装中抽出深红色封面的中国《申奥报告》时,她立即被惊艳到了。
这个设计采用的是典型的“中国红”,也叫“宫墙红”,里外配色放到一起,中国设计力量赋能传统文化经典,一个古老大国的厚重与现代被第一眼展示出来。
杰奎琳·布拉特对此赞不绝口,连声说道:“Very good!Very beautiful!”
整个报告共有596页,使用法、英两种文字,配有图表和照片,详细介绍了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所作的规划。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从设计到内容,北京的《申奥报告》都无可挑剔,让奥委会对北京的打分大大提高,北京从不利形势下走了出来。
接下来是第三关:实地考察。
2001年的北京,要说在城市硬件上与巴黎、大阪、多伦多等相比,能占多大优势,其实说不上。不过,在北京,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在其他城市感受不到的情绪。
在北京,不论是在宾馆还是街头,评估团处处能感受到从官方到民间的申奥热情。一切显示出,北京申奥是情真意切的,人们都在热切盼望着奥运会能在北京召开。
这种朴素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评估团。在5月底发布的评估报告中,评估团对北京的评价是:相信能够成功举办。而对大阪、伊斯坦布尔,评价是:没有信心。
经过几个环节的较量,北京已经后来居上。北京很可能成为奥运会主办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莫斯科,国际奥委会正在这里举行全会,将投票表决出胜利者。
不过,这毕竟还不是官方消息,没有得到奥委会的最后宣布,算不得准。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关要过:现场陈述报告。
北京代表团于7月7日就飞赴莫斯科,按照陈述的顺序,一遍一遍反复进行演练,考虑到各种可能,力求滴水不漏。
7月13日,决战时刻到了。
北京的顺序依然是在第4位,与8年前陈述时一样。
从上午到下午,大阪、巴黎、多伦多依次亮相。在陈述阶段,他们都拿出了绝招,大阪预算最高,市长矶村隆文大打经济牌,甚至号称要造出两个“奥林朋克岛”来,并称之为“海上运动天堂计划”。
巴黎则请来了他们最著名的体育名人:齐达内。当时他凭一己之力带领法国夺得世界杯不久,在世界体坛已成传奇人物。
多伦多大打共情牌,找来土著人打鼓,一个小女孩现场唱歌,台下爷爷奶奶辈的委员们都被带动得跟着节奏一起拍手,气氛很是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