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是梁实秋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散步这一日常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以下是对这篇散文的详细赏析:
一、开篇引入与古今对比
文章开篇引用《琅嬛记》中的话,提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以此引出散步的话题,并随即进行古今对比。作者指出,现代人散步不仅限于饭后和老人,他自己便是例证,清晨散步已成为他的习惯,并且有很多同好。这种对比既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作者不拘泥于古法、注重个人体验的生活态度。
二、散步的享受与都市生活的反思
接着,作者描述了清晨散步的享受,特别是空气的新鲜。他提到都市空气中灰尘和烟煤的严重污染,暗示了都市生活的压抑和不健康,从而强调了清晨散步的重要性。这里,散步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放松。
三、散步的去处与所见所感
作者提到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风景名胜,荒村陋巷也有其情趣,体现了他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他详细描述了散步时所见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如蚯蚓、大蜗牛、浣衣女、庄稼汉等,这些细腻的描绘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
四、散步的历史与文化联想
作者提到六朝人服五石散后必须散步以资宣泄的习俗,并将其与自己轻松的散步方式相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散步应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而非痛苦的宣泄。他还引用了培根的话“散步利胃”,以此说明散步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同时自嘲自己的胃口已经太好,不需要再通过散步来改善。
五、手杖的作用与趣味
作者提到散步时携带手杖的习惯,这不仅是为了不闲得慌,还因为手杖在山水画中的人物形象中常常出现,给人一种风神萧散的感觉。此外,手杖还可以作为防身的武器,特别是面对凶猛的狗时,这一细节描写既有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六、散步的自由与孤独
作者强调散步不需要伴侣,这是一种自由,也是一种孤独的体验。他引用了陈子昂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这种孤独感,但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孤独状态的接受和享受。
七、结尾的回归与现实生活的对比
文章以太阳出山、人影变长作为散步结束的标志,同时提到再晚一点便能看到女人们倒垃圾、生火等生活场景,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这种对比既是对清晨散步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生活喧嚣和忙碌的无奈。最后,作者以白居易的诗句作结,再次强调了自己散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与白居易的情境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体验。
综上所述,《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通过对散步这一日常行为的深入剖析,表达了对自然、生活、自由和孤独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