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盛景
如果通过文字,无法让大家想象得到,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城的繁华与热闹景象。那么相信大家看过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之后,就会对开封的繁华有进一步的认知,以及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风俗画中的翘楚,以及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不仅生动而又细致地描绘了,某一年的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府,汴河两岸郁郁葱葱、人潮人往的繁华与热闹景象,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开封城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这幅天下盛名的《清明上河图》,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动物和景物。在热闹非凡的市景与百姓生活的衬托之下,更加彰显出了开封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2.开封“盛景“背后的社会现实
由于这幅长篇巨卷,是以北宋汴梁城为创作场景,汴梁城就是东京开封府,所以这座沉淀了千年的开封古城又被人们誉为“东京梦华”。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能够生活在当时的开封城内,相信一定会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魅力。
当然后世人在一览《清明上河图》之时,也发现了很多带有忧患意识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热闹与繁华景象的背后,看似生活得开心、轻松的北宋城市居民,其实也深受过重的苛捐杂税压迫。
但是笔者认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其实就是人压迫人的社会现实。所以即使是经济特别发达的北宋,其实也无法逃脱这种源于制度上的落后性。总而言之开封在北宋,就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上海市与北京城。
北宋大词人柳永曾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用如梦如幻的语言,描写了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与歌舞升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东京梦华录》卷六中也曾有类似夸赞:
“都城左近,皆是园圃。次第春容满野,暖律暄晴,万花争出粉墙,细柳斜笼绮陌。香轮暖辗,芳草如茵;骏骑骄嘶,杏花如绣”。
其实用词再艳丽情感再充沛,最终的目的,也都是为了烘托开封这座古城的历史神韵与魅力。
开封名称演变及历史沿袭1.从仪邑到汴京再到开封
有人说开封北宋时才是一座名城,一旦北宋覆亡之后开封也就陨落了。但笔者认为能够在历史中留下印记的古城,也必然有其不容忽视之处。否则现代社会中的其他古城,怎么没有在青史中留下姓名呢?
开封在五六千年前就在不断,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朝代更迭而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仪邑、大梁再到开封,然后再从开封变成汴州、东京、祥符、汴京等。每一次城市名称改变,都在默默的诉说着一段关乎于繁华与落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