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能够获得众多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收益有多高,而是因为它的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比较稳定。不过,银行理财的收益稳定,并不是说给出的收益就一定能实现。有些银行理财因为业绩不达标,最后还不得不将业绩比较基准收益进行了下调。
什么是业绩比较基准收益?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可视为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我们知道,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是浮动的,在理财产品没到期之前,谁也不知道它的具体收益是多少。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买理财产品时,又十分看重理财产品的收益。所以为了给投资者有一个参考标准,一般理财产品都会给出一个预期收益或业绩比较基准收益。
不过,银行理财因为已经全面净值化,理财产品的收益就完全取决于它的净值涨跌,所以它的收益也不好预计了,因此便用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取代了预期收益。
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根据该产品过去某段时间的业绩表现得出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那些无固定期限的老产品上。
另一种就是根据同类产品过去某段时间的业绩表现得出的,主要是出现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上。
所以,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就是根据理财产品过去的收益预测出的未来收益,并不一定就是它的真实收益,实际的收益达不到这个水平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有些银行理财在发现实现不了这个收益后,就会对其进行下调,以避免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比如某国有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就将其年化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由2.7%—4%下调到了2.5%—3.8%,并且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么,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的下调,意味着什么呢?
银行理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下调意味着什么?首先,就是意味着原本预计的收益不能实现了。因为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之所以要下调,就是因为上一期产品的实际收益没能达到这个水平,否则也就没必要调整。
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便是知道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不是最终的实际收益,可当初买理财产品时,显然是冲着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去的,自然也是希望可以拿到这个收益。
所以当原本预计的收益没能实现时,肯定是有影响的,不过这也算是投资理财的风险之一,很难避免。
其次,可能意味着市场利率仍处于下行中,因此对稳健型投资理财的收益预期也需要下调。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下调如果只是在个别产品身上出现,那可能就跟市场无关,可如果有大量的银行理财都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收益,肯定就跟市场脱不开关系了。
由于大部分的银行理财的主要投资方向为固定收益的资产,比如债券、存款等,所以其收益就会受这些固定收益资产的利率变化影响。当资产的利率下降时,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会下降。
而银行理财出现大面积收益下降时,其他稳健型理财的收益同样面临下降的压力。因此,如果打算买稳健型理财的,就最好降低一下收益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