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是我国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它不仅可以防洪来造福人民,也可以航运,促进当地交通行业的发展;还可以发电,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工程方案初步确定。伴随着三峡工程准备工作的进行,次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三峡省。
三峡省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将湖北宜昌作为省会城市。三峡省占地面积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重庆市的面积。三峡省名字的最终确定几经波折,起初叫三峡行政特区,后来改名为三峡特区,然后是三峡行政区,最后才确定是三峡省。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如今,三峡省在我国版图里并未显示,似乎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三峡省的方案在当时是饱受争议的,一部分人赞成,一部分人反对,最终这个方案未能继续进行。
那么,这个筹备已久的三峡省为什么不幸夭折?当时的国家**做出了一个十分睿智的决策。当时*是如何回决策的呢?三峡省被叫停后又发什么了什么呢?
*
三峡省成立的起因三峡工程的设想最早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他主要谈及的是长江上游水道的改良。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在三峡进行了勘测工作,为期两个月,这也是我国对三峡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工作。
1944年,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应邀到我国三峡实地考察,提出了著名的“萨凡奇计划”。两年后,国民政府与美国正式签订合约,三峡大坝的设计工作由美国代为执行。1947年,国民政府面临倒台,三峡计划被迫中止,美国有关技术人员也都全部撤回。
三峡计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被迫中止,但是长江水患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19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年,长江遭遇特大洪水,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荆江河段受损极其严重。因此,长江水患问题一开始就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三峡水坝的建设刻不容缓。
由于当时经验不足,而且要修建那么大的水利工程,这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我党对三峡水利工程的探索从未有丝毫松懈,因为他们知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多年来饱受洪灾的摧残,一定要尽快为广大群众们解决这个问题。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为了更好地设计这项工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国家*不断到长江考察,党中央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到长江流域考察、勘测,还邀请苏联专家一起商讨对策。
国民政府无力修建三峡工程
参与三峡工程设计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不同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多,有一部分人赞成,有一部分人反对,还有保持中立的。针对具体的设计方案,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见解,只蓄水位的高度设计就有好几种方案,这也是三峡工程迟迟不能开工的原因。
三峡工程真正开始步入正轨,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行事果敢,思想先进。1982年,在一次党中央的会议上,相关人员汇报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计划,*明确表态: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就这样,兴建三峡工程的序幕才逐渐被拉开。
三峡工程浩大,移民是重中之重,上百万的移民等待安置,还要解决各种就业、住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5年,党中央成立了三峡省筹备组。党中央的办事效率很高,三峡省的成立很快就提上了日程,连省会城市都选好了,就在湖北省西部的宜昌。
三峡省筹备组文件
三峡工程面临争议党中央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做三峡省的准备工作,不仅省会城市确定了,行政区划确定了,就连城市规划也有了雏形。就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三峡省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
自建国以来,由于地形原因,三峡地区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三峡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严重影响了三峡地区的生产、生活,也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不仅自然条件恶劣,三峡地区还有很严重的贫困问题。彼时三峡地区的发展远比不上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的其他城市,这使得本来就贫困的三峡“穷上加穷”,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据调查显示,当时三峡地区有30%以上的人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温饱状态,也就是说,在新中国成立30多年后,三峡地区依然有几百万的人口吃不饱、穿不暖。很多居民的房子连年漏雨、漏风,他们没有钱,就连种地的工具、种子都是贷款买的。倘若遇到了自然灾害,农作物颗粒无收,他们就连贷款都还不起。
经过一番调查,当时三峡省筹备组的组长李伯宁给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穷得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