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
也是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泸小布从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据泸州市46家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医院上报到病例监测网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今年泸州出现的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病例已达175例,其中叙永70例、泸县43例、古蔺32例。
图据网络
误食人群集中在农民及中老年人
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苏勤介绍,在泸州,毒蕈(毒蘑菇)中毒发生地区主要集中在泸县、叙永县、古蔺县等区县。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沛,气候适宜,野生蕈生长旺盛,种类十分丰富,而且当地居民素有自采野生蕈食用习惯,所以容易出现误食毒蘑菇的情况。
“暴露病例中主要为农民”,对于误采误食毒蕈的主要原因,苏勤分析称,当地农民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仅凭经验采摘野生蘑菇食用。而毒蕈常常与食用菌混生一处,两者之形态特征上常差异较小,容易混淆。此外,采摘者多为中老年人,且采摘时间常为清晨或傍晚,采摘回来未予认真鉴别就烹调食用等,都是造成误食毒蘑菇的主要原因。
图据网络
在部分泸州人的印象中
毒蘑菇通常生长在古叙等地的高山上
为何泸县也有那么多人
因误食毒蘑菇中毒?
苏勤解释说,其实,平地的菌种也十分丰富,也存在毒蘑菇。泸县毒蕈中毒人数较多的原因是,该县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较多,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中毒24小时内为最佳治疗期
“目前,科室里还有5名蘑菇中毒患者在住院观察。”每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都会接诊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患者,他们大多是来自泸州古蔺、叙永,宜宾兴文,云南威信等地的村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尹德锋介绍,由于患者食用的毒蘑菇种类不同,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但大部分毒蘑菇中毒患者表现的症状为肚子痛、腹泻、呕吐、恶心等。
尹德锋表示,如果确认患者吃野生蘑菇中毒,可采取及时洗胃、催吐、导泻等措施,及时送医治疗,一般24小时内为最佳治疗时间。如果患者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或留存毒菌图片送到就诊医院,将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果发生野生毒蕈中毒怎么办?
苏勤表示,发生野生毒蕈中毒后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等。
在等待救治的时间里,可以采用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导泻。
催吐后,可以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条件,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提醒: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为避免中毒事件发生,应坚持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食用蘑菇做到没有吃过的不吃,不认识的不吃,没有把握的不吃,且注意不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野生蘑菇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蘑菇,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有些野生蘑菇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所以吃菌时不能喝酒。
川江都市报记者 田明艳
泸州日报记者 周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