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
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
教师节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
“9月10日教师节”已深入人心
然而追溯历史
教师节的日期几经变更
直到1985年才定为现在的9月10日
教师节为什么要选在这一天?
历史上还有过哪些教师节?
至此教师节之际
跟着广播君一起来回顾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吕氏春秋·尊师》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早在孔子那个时代,就有教师节。最初的时候,每个老师门下都有若*弟子,这些弟子每年总会相约在师傅的生日那天举行一个简朴而庄重的仪式,向师长送去敬仰和祝福。而现代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在1931年。
“双六”教师节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是6月6日,起源于民间。当时,由于教师薪资微薄、缺乏职业保障及进修机会、在社会上不受尊重,导致教师职业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为了改良这些问题,1931年6月6日,中央大学教育系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200余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发起教师节运动。他们议定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教师节(又称“双六”节),并以“唤起社会关注、教师团结,共谋救助”为纪念主旨。
1931年提倡成立“双六”教师节的报道
民间自发议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后,社会反应热烈。不过,那时的教师节虽然有一定影响力但并没有得到当时的政府的承认。各地不少教师还联名向当时的教育部呈请设立教师节,并通令全国举行庆祝,有的还向国民代表大会提议案,但都无果而终。1932年5月,南京教育界通过市教育局长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要求,明令规定6月6日休假一天,遭到当时教育部的拒绝,但允许教师自行组织纪念活动。
于是各地教师每年就在6月6日这天,自发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如在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开封、南昌、徐州、镇江等地,都有盛大的集会。在以后的几年当中,每到教师节,各地都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各学校放假或停课一天,各地报纸大都发行纪念特刊,有的书局还对教师购书给以特别廉价优待。
“八二七”教师 首个“官方”教师节
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教师节”,发展异常艰难。在全国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在民间流行了8年的教师节终于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不过日期更改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更加重视教师的作用,党政要员多次谈到教师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时局促使下的政府与教师群体内部的态度转变,使双方具备了在国家、民族立场下进行合作的可能,教师节的确立也就水到渠成。
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八·二七”教师节成为民国政府法定的教师节。不过,后来经研究推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但在学界,孔子诞辰日尚存在争议。
然而,民国时期的教师节,以倡导“尊孔读经”为主要内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校师资缺乏,素质低下,但又聘不到经过专门学校培养的教师。即便聘用的教师,随时都有被解聘而失业的可能,得不到保障。
教师节差点定在劳动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六六”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执行的结果是:“教师节”实际上并不存在。由于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
此后,在特殊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改革开放以后,恢复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成为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1981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案由是: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人是徐伯昕、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洵、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此为原件签名顺序)。提案理由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现在儿童有儿童节,青年有青年节,我们认为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宏伟事业接班人的人民教师也应该有教师节……
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政协委员们听取了很多建议。其中,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如4月1日;有人建议把教师节定于每年的6月6日;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
民进17位政协委员1981年提交的《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
1981年提交的这份提案认为,将劳动节与教师节合并,没有教师节单独的活动和特点,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建议应该单独设立教师节。全国政协的审查意见如下: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这份提案推动教育部等联合起草了报告,交给中央*处和国务院,但并没有在当年获推行。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处,报告中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叶圣陶、方明等政协委员再次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同意恢复教师节。
1984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在一次座谈会上发出倡议:由国家确定每年9月在全国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并将该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同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向中央*处并国务院报送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得到批示,“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1985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正式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教师节。
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国家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主要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