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剖学中,人体的正常数量应该是206块骨骼,这206块就是身体的支架,能让我们的身体正常活动。
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就差了2块,普遍正常人只有204块骨骼,而这2块到底去哪里了呢?
我们现在知道的人类的骨骼数量在进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变动了,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有305块骨头,这305块是怎么来的呢?
人类的骨头是怎么来的,进化过程中又怎么改变了数量?人的身体是比较脆弱的,刚出生的时候就有55块,随着身体的发育再长出250块,这多出来的骨架就叫做“软骨”。
然后随着一岁以后,他们的骨头就开始增加,直到10岁左右会出现发育停滞,这时候骨架的数量基本上会固定下来,到22岁的时候,所有的骨架都会长齐,数量大致在206块左右。
但是这种206块的数量还会有所浮动,有的人会缺少一些自认为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小骨骼,但是有的人手指上可能还会长出很多小骨头进行装饰,被称作“羊角手”,甚至满手的“小关节”。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受伤后还会多出一些可以支撑身体的骨头,这种肉生是完全没必要去削去的,反而还可能成为一种优点。
但是这些事都是意外造成的,几亿年之前,人类进化的时候就把数量从300多块减少到了206块,并且随着进化,也许还会进一步减少骨骼数量。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还是因为人类逐渐学会用双手去做事情,有了走路这种模式,并且面临着适应更艰辛的新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生存适应策略更多选择向更节省资源的方面缓和,逐渐,没有用到的、没有必要再长出来的才会被删减掉。
导致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类仅剩206条腿就足够支撑身体走路奔跑了,没有多余的腿要再分支。
而骨骼数量减少的同时,也让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对风险和意外的抵抗能力也提升了。
但这并不是说以后进化就不会再被削减了,龟类和蛇类就是因为逐渐不需要腿了,于是身体慢慢就演变成没有腿或者有很短很短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