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的父母最近打算让3岁的贝贝开始试着单独睡自己的房间,但是一到睡觉时间贝贝就害怕的抱紧妈妈不让妈妈走。
贝贝:“妈妈,好黑,我好害怕!”
妈妈:“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呀!爸爸妈妈就在旁边房间呀!”
贝贝:“妈妈,不要关灯,关灯有怪物!”
爸爸:“你怎么这么胆小!黑有什么好害怕的呀!”
贝贝:“衣柜里有怪物会爬出来的!呜呜......”
不知道各位爸爸妈妈有没有遇到过贝贝家的情况,孩子不肯独自睡,怕黑,怕衣柜里有怪物,怕床底有巫婆......这样类似的经历呢?
怕黑,真的是孩子胆小怯弱的表现吗?
其实不然。怕黑是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根据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2-6、7岁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还处在泛灵心理阶段。
什么是泛灵心理?
这个阶段的儿童会把身边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看作是有生命的,他们还分不清虚拟和现实。
比如孩子会跟玩具小熊聊天,会抱着绒布娃娃玩过家家游戏。
从遗传角度来说,怕黑,也是源于对自我的保护。在古代,一旦夜幕降临,我们的祖先就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野兽攻击。这也是生命存活的本能延续。
父母如何引导会更加合适呢?
这些话不要对孩子说妈妈: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外面让大灰狼叼走!
爸爸: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有什么好害怕的!
妈妈:你真没用!以后长大了还怎么保护妈妈!
爸爸:真是个胆小鬼!黑有什么好害怕的!
这些话不但不能起到缓解恐惧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孩子对黑暗的恐惧。
理解孩子的感受除了不要责骂孩子怕黑这件事,更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可以说:“妈妈跟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怕黑的。但是慢慢的妈妈长大了就不害怕了。”
原来妈妈也曾经是怕黑的,让孩子体会到你是理解他的感受的。
例如:“能跟妈妈说说看,你害怕的具体的东西是什么吗?”
就像开头提到的贝贝小朋友说:“我害怕有怪物从衣柜里钻出来。”
有些孩子会说:“窗帘后面躲了一个魔鬼!”
还有些孩子会说:“我的床底下有个巫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