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从左至右:张飞狮、刘备狮、关公狮
狮头扎作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时期。到了清末,狮头扎作也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行当。“黎家狮”是佛山唯一的六代扎狮、从未间断的家族。黎婉珍是“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
图片|黎婉珍工作室
做狮头的竹子要求韧性好,抗虫蛀。在对比众多的竹子后,黎家人选择使用糖份低的广西毛竹。
广西毛竹
砂纸拧成绳状,粘上浆糊,将接头的两根竹篾扎紧,这个扎结的地方也叫“扎点”。一个传统的狮头上的扎点多达1300个,每一个扎点都关系着狮头的整体牢固程度,不能有半点儿马虎。在制作狮头的过程中,需要有几百根这样的竹篾,竹篾的长度、宽度、捆扎的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图片|狮头扎作
铺一层蚊帐布,修剪多余的部分。将薄薄的砂纸涂上浆糊,严丝合缝地平铺上去。要趁蚊帐布干之前扑上砂纸。但又不能操之过急,被浸湿的砂纸格外脆弱,稍有不慎,就会被扯破,黎婉珍屏住呼吸,手轻轻地贴上,慢慢敷平。狮头一般只需要反反复复铺上六层,这样既牢固,又不会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