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民间,白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规矩也就特别多。
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看到报丧的人,那么就算是得知谁去世了,也不能前去吊丧。
那如果你去吊丧了,并没有给逝者烧纸,那么亲属也不需要向你表达谢意。
这短短的几个字,包含了丧葬的三大环节,分别是报丧、吊孝、谢孝。
那么这三个环节分别有什么讲究呢?咱们一一来看。
顾名思义,就是在亲人去世后,作为孝子贤孙,需要第一时间去通知亲友。
现在网络发达,人们不需要派人前去敲门报丧,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能通知到所有的人。
但是古代就没有这么便利的通讯工具,因此,报丧就变得复杂,也就多了一些规矩。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报丧仪式。
当时,谁家有人去世了,就用发射信号的方式来通知附近的亲友,这样大家就能及时过去探望。
按照古代的规矩,炮响三声就说明谁家有人去世了,因此这也被称之为“报丧炮”。
去世的人家,也会准备白纸,做成小旗子插在门口,这样路过的人也就知道他家有人去世了。
还有的人家会在门口悬挂白纸条来表示家中有人去世,这纸条的数量是依据逝者的年龄而定的,并且在最后加上两条,代表着天地。
门口纸条的悬挂方向,根据男左女右来挂,这样人们一看门口的情况,就知道去世的人是男是女,多大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