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场优秀的演讲,怎样的演讲才是一个好的演讲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2-19 05:32:00

如何做一场优秀的演讲,怎样的演讲才是一个好的演讲(1)

第三章 演讲口语沟通

演讲,又叫演说或讲演。广义上说,凡是以多数人为对象的讲话都可叫演讲。一般说,是指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发表意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演讲的基本含义可以这样界定:演讲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

第一节 演讲的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优秀的演讲都是精心准备的结果。都要付出巨量的心血和劳动,不能寄希望于偶然产生的灵感。没有准备就是准备失败。演讲的准备包括很多内容:演讲素养的准备,材料内容的准备,演讲初稿的准备,解读听众的准备,辅助工具的准备,调整情绪的准备,了解会场的准备等,这里只择要谈三种。

一、演讲素养的准备

古人说:“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演讲能否成功取决于演讲者自身的素质。怎样才能“器大”以致“声闳”呢?必须努力具备如下条件。

(一)优雅的气质

气质,在演讲学中指演讲者的表情、态度、姿势、举止以及服饰、发型等留给人的综合印象。有的演讲者以活泼热情的气质风度映入观众的眼帘,有的演讲者以优雅娴静的气质风度而赢得观众的青睐,有的则以洒脱豪迈而见长,有的以慷慨激昂著称,有的则深邃典雅,有的轻松幽默,有的潇洒飘逸……不管哪一种气质风度,只要自然、真诚且流露出自信的心态,只要内在的神韵与外在的美和谐交融,就一定能留给观众美的感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气质风度。在演讲中,演讲者要善于扬长避短。怎样才能修炼成适合于自己的高雅而自然的气质风度呢?首先,高雅自然的气质风度来自取人之长后足够的自信。其次,“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能够提升每一位预备上台的未来演说家的高雅气质,信口胡诌几句“时髦禅”,并不能增进我们的气质修炼。最后,欲练就高雅自然的气质风度,须不断地固本,不断地增长自己的专业才能,以此锻炼自己便健的谈锋和利落的举止风度。这三方面“厚积薄发”,循序渐进,则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二)渊博的知识

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是演讲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演讲者最好是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所谓“T”型知识结构就是说,在横的方面,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如政治、法治、军事、经济、外交、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广泛涉猎文化知识,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而有益的营养,而且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演讲者的文化素养;在纵的方面要有精深的专门学问,专业知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一个人智力结构的完善、气质风度的养成都有重要作用。专业能手和门外汉谈论同一个问题,总是前者占优势,前者能将问题阐释得入木三分而又深入浅出,而后者的阐释则空洞而又生涩。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他们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妙语惊人,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就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宏富。在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各种科学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演讲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识,跟不上现代科学文化发展步伐,就无法使演讲充实、新鲜、生动。有人把一场演讲所需要的知识准备归纳为“五个一工程”,即“一首歌、一首诗、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副对联”,这是最起码的知识准备。

(三)出色的思维

1.缜密的逻辑思维

演讲中,我们免不了要根据一定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逻辑思维。所有有深度的演讲都含有缜密的逻辑推理,即便是偏重于抒情、叙述一类的演讲,也有其内在理路,否则,它会因“语无伦次”而遭到拒绝。怎样在演讲中充分地显示逻辑力量呢?首先要对论题进行周密剖析,其次将历史与逻辑紧密结合起来,以辩证法统帅丰富而典型的材料,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进行条分缕析和综合判断。当然,强调演讲中要注意思维的缜密性,绝不意味着摒弃形象思维。

2.生动的形象思维

演讲中,形象思维多用于叙事和抒情部分;但在抽象论理的部分,恰当灵活地运用形...

3.迅捷的灵感思维

灵感可以激发我们的演讲*,可以调整我们的思路,促成题材的选择等等,也就是说,灵感对演讲的浸润,可以延伸到演讲全过程。灵感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平日我们得多思索,多涉猎,多积累,锻炼演讲的心性,这样,在适当的场合,思维的触角自然会左右逢源。

(四)全面的能力

1.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通过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在演讲中,有了敏锐观察力,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在演讲后,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

2.丰富的想象力

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浓度、广度和感染力。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

3.较强的记忆力

讲前准备主要考验人的记忆能力。人们总是称赞那些出口成章、旁征博引的演讲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内容可讲。演讲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演讲者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知识,储存了大量的材料,耳濡目染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需要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地组织到稿中。当演讲者登上演讲台时,则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具备过硬的记忆能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否则若经常忘词,就会影响演讲效果。

4.良好的表达力

口语是运用最多,也是最便捷、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这种表达能力,演讲就会变得不可思议。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训练而成。演讲口才并非天生,后天的历练至关重要。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使口语表达流利顺畅、抑扬顿挫。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定会提高。

二、演讲文稿的撰拟

(一)文稿的基本特征

演讲稿与一般文稿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1.针对性

演讲稿的写作有着自己的特殊对象和特殊目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在动手写作之前,必须明确演讲的主题是什么,是讲给什么人听的,听众的思想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以及听众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只有加强针对性,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2.有声性

演讲稿是口头传播的文稿,是讲给听众听的,要求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明白如话,说者顺畅上口,听者清楚明白,短时间内能明了演讲者的意图。演讲稿要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由于演讲“口传耳闻”的特点所决定的。

3.动作性

演讲除了主要依靠有声语言外,经常还要借助态势说话。演讲者为了更好的显示语意、表明感情态度,或者做个手势,或者露个表情。因此,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演讲时可能出现的表情动作,这自然使得演讲稿具有动作性的特点。

4.临场性

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注意内容的伸缩性。既要有简单的提纲,又要有详细的内容。在说明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时,要储备几个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以便必要时使用。运用幽默和笑话时,不要过于随便,要事先计划好插在什么地方适当。

5.综合性

演讲稿是自身的完整性与诸种演讲客观要素的综合,它除了具备主题、材料、语言、结构等要素外,还要把演讲的时间、空间和听众对象纳入考虑范围内。演讲稿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其口头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但吸收了书面语言长处的口头语言。演讲稿综合了许多文体的表达方式,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文艺文等。

(二)演讲稿的撰拟要求

演讲稿的撰写要牢记十六字原则:深入实际,内容具体,适合听众,有的放矢。

1.下笔有的放矢

演讲稿的种类很多,例如介绍事迹型、阐发事理型、抒发感情型及各类致词等,由于它们的目的、要求、对象各不相同,撰稿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演讲稿首先要针对演讲的目的要求,其次还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场合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见着先生说书,见着屠夫说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山神烧什么香。”这样才能适合不同类听众的口味,达到荡人心魄、鼓舞人心的效果。否则,不看对象,话未出口演讲就已陷于失败境地,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2.主题明确突出

主题体现着演讲者对所阐述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是整个演讲的“灵魂”和“统帅”。为了使演讲真正起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的作用,要求演讲的主题必须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有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演讲中你要告诉大家你将要告诉他们什么,你正在告诉他们什么,你已经告诉他们什么。这句话其实是说在演讲过程中主题需要反复强调,这样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3.感情真挚强烈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4.材料真实可信

演讲稿的材料包括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等,无论哪一则材料,都离不开“真实”。写文章要求选择材料要围绕主旨、典型真实,演讲稿的写作也不例外。但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活动,要求其材料要符合演讲的鼓动性、针对性、情感性等特征。此外,演讲选择材料要多准备几套,有备无患,以便临场应变,留有增减的余地。

5语言生动活泼

美的语言,“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视之如明霞散绮,讲之如独茧抽丝”。由于演讲作为信息传播活动这一性质的规定,而且由于演讲需要面对的是听众而不是读者,这些决定了演讲必须以大众语言作为媒介

(1)它必须口语化。演讲者进行演讲,主要靠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它要求讲起来顺口,听起来入耳,便于听众理解和记忆。为了使演讲稿口语化,就要对那些不适合口头表达的词句作修改,一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因”—“因为”、“若”—“倘若”、“应”—“应该”),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声音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二是将文言词变成白话词,凡是听不大明白的文言词语和不常用的成语都应予以替换或删除。三是将长句改为短句、倒装句改为正装句。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不那么“上口”“入耳”,就需要进一步修改。

(2)它必须通俗化。口头语言应该是朴素的,用普普通通的语言,明晰、通畅地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在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如果过分地追求文辞的华美,胡乱堆砌,故意雕琢,既不符合口头表达习惯,又会给听众哗众取宠、滑稽可笑之感。

(3)它必须艺术化。一要生动形象,心理学认为形象生动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切的感受。如果演讲语言干瘪、枯燥、抽象,是不会打动听众的。演讲要善用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把抽象化为具体,深奥讲得浅显,枯燥变成有趣。二要气盛言宜,多用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情绪饱满的设问句、直抒胸臆的感叹句等,使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逼人,把听众拉入语言所塑造的氛围中,跟随演讲者亦悲亦喜、亦痛亦怒。三要幽默风趣,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增强演讲稿的表现力,这样,既可深化演讲的主题,又能使演讲气氛轻松和谐;既可调整演讲的节奏,又有利于听众消除疲劳。四要悦耳动听,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但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要发挥语言音乐性的特点,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6.篇幅短小精悍

能把一句话说成十句话的人是语言的庸才,能把十句话说成一句话的人是语言的天才。演讲稿不宜过长,要适当控制时间。德国著名的演讲学家海茵兹·雷德曼在《演讲内容的要素》一文中指出:“在一次演讲中不要期望得到太多。宁可只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五十个让人前听后忘的思想。宁可牢牢地敲进一根钉子,也不要松松地按上几十个一拔即出的图钉。”演讲稿不在乎长而在乎精。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话在美国历史上被誉为“最优美的一篇不朽的演说词”,这篇演说词只有10句话,“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都永远不会忘记。”演讲时间仅用2分钟,如此简短的演说词成为林肯一生不朽的经典。林肯这次出色的演讲的手稿被收藏于图书馆,演讲词被铸成金文存入牛津大学,作为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

(三)文稿的结构安排

如何安排演讲的结构?美国公共关系问题专家理查德普提出一个“四步骤”结构模式,即:①开场白,引起注意与兴趣。②引入正题,摆出论点。③举出事例,阐发主题。④建议或结论,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听众得到某种启示。一篇完整的演讲稿都可以分作开场白(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三者所占的分量一般是开场白占10%,主体占85%,结尾占5%。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要体现思想性,体现知识性,还要体现幽默感。

议论型演讲用来阐述演讲者本人的观点、看法;或者通过反驳某种观点来确立自己的观点,并以使听众信服和接受为目的。它的结构的连续性、完整性是依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来体现的。议论型演讲以“理结”为重心,结构顺序一般为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这一逻辑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结构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总分式或先提出总的观点,后从各个角度对其加以论述,或在综合几个方面的分析论述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总的观点或主张。

叙事型演讲是指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绘、叙述来表现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是非观念和爱憎立场。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真实的记叙,打动听众的情感,寓宣传教育于形象感染之中。叙述型演讲以“事结”为重心,多采用串联式、并列式、交叉式结构。串联式就是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和客观事物、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凡是那些介绍个人的奋斗历史、讲述亲身经历的演讲,一般都采用串联式。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人物、事件的发展过程分阶段、分层次,有头有尾地讲述出来。有些内容丰富、容量较大、时间较长的演讲,常采用此种结构。它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穿插横向组合材料;或者以横向组合为主,其间穿插纵向组合材料。先按纵向组合容易看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先按横向组合则易于分析出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这种结构,不宜搞得太复杂;否则,听众难于理解。

抒情型演讲稿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的爱恨、悲喜等强烈的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的心灵。它既可以直抒胸臆,又可以借助叙述、描写、议论来间接抒发感情,以激起听众的共鸣。抒情型演讲稿与抒情散文有所不同,抒情散文是以“情”寓“理”,主要目的是“抒情”,而抒情型演讲稿则是以“理”驭“情”,“抒情”是手段,“说理”才是目的,使听众在浓烈的情感作用下明辨是非,认识真理。抒情型演讲以“情结”为重心,演讲内容按演讲感情的自然发展顺序来表述,结构手法与散文类似,不拘一格。

演讲稿讲述的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需要过渡,由一层意思转到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由议论转为叙述或由叙述转为议论时需要过渡。运用过渡段或过渡句是演讲稿结构衔接的主要方法。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1963年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在回顾了100年前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后,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起头的句子表明“黑人仍无自由可言”;在提出这次黑人运动的目的后,又连用三个“现在是”起头的句子阐明现在是实现“自由和正义”的时刻。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又激情满怀地倾诉了他的几个“梦”,每段都用“我梦想着”起头构成一组排比段,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令人神往和憧憬的画面。要灵活运用“就像……”“例如……”“设想一下……”三个富于魔力的短语。这三个短语能立竿见影地引起听众的关注,并引导他们顺着演讲者提供的思路思考。每次在演示中谈起“例如”时,听众的兴趣都全然被吸引了过来,他们知道演讲者将要以某种不同的或者更好的方式来阐释自己的理念,或者解释他们不了解的事物。

三、演讲的精神准备

要使演讲具有吸引力,能打动大众的心,达到良好的效果,演说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一)怯场现象种种

怯场是每位演讲者都会出现的情况。据调查,99%的人,包括著名的演说家在登台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紧张。20世纪80年代,美国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结果居然是“当众演讲”位居第一,而“死亡”名列第二,可见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当众演讲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他说:“演说一开始,我就感到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颤抖。”英国前首相狄斯瑞黎承认:“我宁愿带一队骑兵去冲锋战死,也不愿意首次在国会发表演说。”以擅长演说著称的丘吉尔,在描述他第一次演说时说:“心里似乎塞着一块几寸厚的冰疙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我的第一次演说,好像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在激烈地跳动,像在争夺赛跑的奖杯。”美国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不停地颤抖碰撞。就连最负盛名的林肯也曾这样说:“我在演说时,也有一种畏惧、惶恐和忙乱。”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1969年,两位从事演讲学研究的教授在纽约开会,当他们向大会报告论文时,因为怯场而晕倒。由上可见,怯场不是哪一个人的专利。卡耐基说过:“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说家,任何成功的讲演者都是一步一步地锻炼出来的。……千万要记住,要有自信,要敢讲,你能才会讲!”

(二)克服怯场方法

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演讲实践是消除怯场心理的重要途径。可以采用不同的技巧调节心理,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讲稿,使自己满怀信心走上讲台。

1.心境调节法

在临场前,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听听轻音乐,读读小画册,听些幽默故事,与人开个玩笑,以调节自己的心境;或者闭目养神,静思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某个静谧、优雅的环境,以及在那种环境中的舒适感受,这样,把大脑兴奋中枢从上台演讲这件令人紧张不已的事情上转移到与此不相*另一件事上,心绪就会平缓许多。另外,适度的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躁、烦闷的情绪。上场前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反复深呼吸,只关注自己的呼吸或心跳的频率,只需片刻情绪就会放松下来,这种办法简便可行。

2.分散注意法

为了消除演讲前大脑的紧张程度,可以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在某个具体的物件上,比如,可以欣赏会场的环境布置,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如现场的杯子、扩音器等,想想与这些物品相关的信息。有时甚至可以把下面的听众想成某种具体的物体,如丘吉尔喜欢把每位听众假设为裸体的,罗斯福则会假设所有的人袜子上都有破洞,卡罗·内贝特会假设听众都坐在抽水马桶上。如果可能,在上台前先和前面几排的听众聊聊天,可以让局面更友善,帮助演讲者减轻压力,使演讲更轻松。

3.自信暗示法

克服紧张最根本是要树立自信,演讲者要对演讲题材和演讲效果充满自信,要运用“精神胜利法”作心理暗示,想自己曾经获得过的成功,想自己的优势所在。演讲者可以用如下语言反复暗示、刺激自己:“我能行!”“我的演讲题材对听众具有极大价值,听众听到后一定会喜欢,”“我非常熟悉这类演讲题材,因为它来自我的经验。”“我准备得非常充分,比任何一个演讲者都适合做这样的演讲,我一定会成功!”好好地“自我肯定、自我欣赏”一番以后,稳住“我比你们强”的心理定势。演讲者上台演讲前不应想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如我忘了演讲词怎么办,听众嘲笑我怎么办,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往往会产生失败的结局。实验心理学表明,由自我启发、自我暗示而产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即使这动机是佯装的,也是导致学习、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

4.朗读记忆法

一次成功的演讲,在演讲稿写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演讲词烂熟于心。记忆演讲词,一般地说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识读,大体了解整体与细节,既有概观,又有微观,包括引述的事实、名人名言等,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准确无误的数字。第二步是响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有如此,演讲词才能从有理有据、有情有感、有声有色的响读中加以体会和记忆。第三步是情读。即理解感受演讲词情调,注意适度和真实,切忌漫无节制的感情宣泄。朗诵能够使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同时活动,增加了对大脑的刺激效果。高声朗诵还可以排除其他杂念对大脑的干扰,使思维及相关器官高度紧张集中,使人能专心致志地记忆,同时也使演讲得到事先的训练,更有利于演讲时语言流畅顺溜。

5.提纲记忆法

提纲要点记忆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就有关演讲的主题、论点、事例和数据等做好演讲笔记,再整理成翻阅方便的卡片;然后,对笔记或卡片上的材料进行深思、比较和补充,整理出一份粗略的演讲提纲,提纲注明各段的小标题;最后,在各段小标题下面按序补充那些重要的概念、定义、数据、人名、地名和关键性词句。至此,一番演讲提纲基本完成。在整理演讲材料和编排纲目的过程中,演讲者反复思考和熟悉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演讲时仅仅将演讲提纲作为揭示记忆的依据。李燕杰老师说,上台前一定要有个纲目,所谓“纲举目张”,要做到心中有大一二三、小一二三。

6.其他记忆法

(1)结构记忆法,牢牢把握讲稿的章法结构,就可以有效地帮助记忆。

(2)意义记忆法,记忆演讲稿,先从意义入手,把握主题和中心思想,找出各部分“意义的要点”,在此基础上记忆全篇讲稿内容就容易得多了。寻找关键词,用关键词提醒自己,也属于意义记忆法。

(3)连锁记忆法,即把要记住的各个事物(词)用联想连接起来。联想越是古怪,记忆就越清楚。

(4)情感记忆法,情感记忆就像演员背台词一样,让自己在记忆演讲稿时进入“角色”,在什么地方表现什么样的情感,使讲稿内容和感情方式建立起稳定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可以使讲稿内容和感情方式互相促进,达到记忆深刻的效果。

(5)画图记忆法,每次演讲稿的内容都可以用图画表示,画好后,排上队,仔细看看,记住顺序。演讲时,这些图画就会依次清晰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6)机械记忆法,并非只能死记硬背,它也有灵活办法可寻,例如,用对照法来记忆历史事件,另外,还可以运用谐声、会意等手法,缩小记忆对象的信息量,来达到巧妙记忆的目的。凭印象记忆,印象对人的记忆帮助非常大。如果对要记的事物有个深刻且生动的印象,往往很容易就记住了。记忆很多时候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字词句,记住主要的观点材料就行。

(7)预讲练习法。一是自练,为了纠正语音、锻炼遣词造句能力、训练形体语言,演讲者可以自撰一个演讲题,或模仿名家的演讲,在僻静处独自演练。二是试讲,最好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充当听众,一则可增加现场气氛,二则可听取意见建议。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演讲者发现可能的遗漏和不足之处。大量的预讲练习可以帮助演讲者建立充分的自信,避免因准备不充分或不适应演讲环境而惊慌失措。

第二节 演讲的实施

演讲者要熟悉讲稿,而又不拘泥于讲稿,真正“入戏”;要能在演讲中自然地调动听众的情绪,组织几次演讲高潮,像磁石般地牢牢地吸引住听众。在演讲过程中要让听众开心、开眼、开悟。首先应让听众开心,听演讲是件开心的事,而不是痛苦的事。演讲时应该强化幽默感和趣味性,听众只有在开心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吸收演讲的内容。其次应让听众开眼,在演讲过程中只是让听众开心,而没有让听众开眼,没有学到东西增长见识,听众就会觉得空洞无聊。最后应让听众开悟,在演讲过程中让听众很开心,又很开眼学到东西,增长见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很容易让人打开思路有所领悟。如何达到“三开”境界?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声语言的表达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它可以使人产生极美好的幻觉,也可以使人产生最恶劣的错觉,演讲无论讲什么内容,声音也是占优势的。说话准确、清晰、流畅、通俗与否,是衡量演讲者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考核演讲者是否具备演讲能力的重要标志。演讲要字正腔圆,清新流畅,生动感人,活灵活现地阐述真理和抒发感情。如果演讲者口齿清楚、音调洪亮悦耳,使听众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我们能预期演讲的成功;反之,如果演讲者口吃含糊、音调呆板,使人昏昏欲睡,那么即使演讲内容再好,效果也是不佳的。

有声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清晰

所谓准确,是指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只有语言准确,才能使传达的信息准确,听众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掌握演讲内容,演讲才能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恰当准确的语言能使演讲生辉,能给演讲增加美的魅力。不是特殊情况的需要,最好不要使用“大致”“大概”“应该是”“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等模糊词语。要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果。所谓清晰,是指演讲时吐字发音清清楚楚,让听众听得明明白白。如果发音含糊不清或飘忽不定,听众即使竖起耳朵也只能断断续续捕捉到演讲者的声音,那么他们就会烦不胜烦,甚至干脆放弃倾听。因此,演讲者演讲时应该注意吐字清楚、语气得当、节奏分明,同时声音要有一定的响度和力度,这样才能具有传达力和渗透力,使全场观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这就是所谓“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

(二)自然流畅

所谓自然,是指口语表达毫不做作、韵味天然,没有官僚腔,没有学者腔,没有痞子腔,没有学生腔,没有娘娘腔,没有港台腔。所谓流畅,是指口头表达流利通畅、一气呵成。语言流畅归根结底是由思维的流畅所决定的,所以首先必须加强思维的训练,同时,多用一些结构简单、简练精短的句子,克服一些不好的口头禅,能够使语言表达顺利流畅。

(三)平易通俗

所谓平易,是指口语表达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化曲为直;所谓通俗,是指口语表达贴近生活、平实质朴、明白易懂。因为演讲者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来与听众交流的,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被听众理解和认同,就必须使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别人不易接受。

(四)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的声音,有一种生机勃勃而富有朝气的感觉。演讲者在演讲中要想得到听众的认同,声音必须充满活力。演讲要使自己的声音充满活力,其重点就是要注意重音。即根据演讲内容及表情达意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语意用强调的方式说出。这样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清楚明晰地传达给听众,并加深他们的印象。哪些内容需要演讲者重音强调呢?一是感情上的重音,在演讲中轻重抑扬,紧密结合,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演讲者突出某种情绪,使整个说话充满活力与激情。二是强调重音,强调重音表示特殊意义,用来强调和突出说话中的某一方面。它一般用在一句话上。如何用法?重音的位置在哪里?原则上以演讲者的意图为主。声音的轻重是相对而言的,运用重音时要考虑整个演讲内容,通篇高亢的声音也会使人感到厌烦,所以重音的运用要考虑整个演讲的内容和主题。

(五)富有激情

有声语言的表达是以声达意,以声传情。民国学者杨炳乾在《演讲论大纲》中说:“文学重在抒发自我情感,演说重在诱动他人情感。”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中段、推向高潮还是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美国有个小说家说得好:“热情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当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在演说中,唯有真诚的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才能唤起群众的热诚,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要充满激情得有底气,即讲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讲自己深受其益的东西,讲自己能够践行的东西,有了这三点做基础,自然会声情并茂。

(六)诙谐幽默

幽默不是滑稽,也不是尖酸刻薄,它应该包含智慧、亲切、诚恳,并带有丰富的人情味。在2000年8月举行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曼德拉一连串妙语连珠的幽默话语征服了上千名与会者。曼德拉作为南非前总统出席了开幕式,在笑声后开始正式发言。讲到一半,他把讲稿的页次弄乱了,不得不来回翻看。他脱口而出:“我把讲稿页次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位老人。不过,我知道在座的一位总统,在一次发言时也把讲稿页次弄乱了,而他自己却不知道,照样往下念。”这时,整个会场哄堂大笑。“其实,讲稿不是我弄乱的,秘书是不应该犯这样一个错误的。”结束讲话前,他说:“感谢你们把用一位博茨瓦纳老人名字(博茨瓦纳开国总统卡马)命名的勋章授予我这位老人。我现在退休在家,如果哪一天没钱花了,我就把这个勋章拿到大街上去卖。我肯定在座的一个人会出高价收购的,他就是我们的总统姆贝基。”这时,姆贝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连连拍手鼓掌,会场里掌声一片。

二、体态语言的配合

演讲中除了“讲”和“听”之外,还要注重“演”和“看”。如演讲者的目光、表情、手中的动作、身体的姿势等,只有充分调动了身体语言,才能使演讲真正成为“演讲”。所以在视觉上也要给听众以感染力,增强演讲的效果。美国学者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有声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包括体态语和副语言等。体态语是指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或某一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在演讲中,体态语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成熟、自信、涵养、气质和风度。

(一)身体语言

幽默大师萨米·莫尔修曾说过:“身体是灵魂的手套,肢体语言是心灵的话语。”演讲中的肢体语言能表达出丰富的含义。如果演说者站在台上英姿勃发,行动稳健潇洒,就会给听众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增强演讲的效果;反之,如果演讲者随随便便地站在台上,就会使听众感到不舒服,进而对他的演讲也失去兴趣。

一个演讲者的身体姿势,是他内在与外在形象的双重反映。演讲时应该让身体放松,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演讲者上下台步子轻捷从容,面对观众务必大方自然,亮相得体,挺胸收腹,两肩放松,双臂沿着身体两侧下垂,胸略向前上方提起。身体的重心平稳,双脚略微分开并排站立(脚尖夹角45度或60度),成“八”字步,重心落在脚掌上——而非脚跟,站姿挺拔、舒展、自然,既要让观众感觉到演讲者优良的精神状态,但要避免给人僵硬之感。这种站姿运用广泛,说理、达意、传知性的演讲一般都用此式,可以根据具体演讲内容和主题变换站姿。“丁”字步(最适宜于女性),即两脚略微分开,前后略有交叉(两脚之间夹角呈90度),身体重心放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则起平衡作用,这样不显得呆板,既便于站稳,也便于移动。这种站姿多用于表达强烈感情类型的演讲。演讲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可前后左右地进行一些小范围的移动,要避免一些细小的动作,诸如摇头、搓脸、抖动、拂弄头发、摆弄领带、左右摇晃、脚打拍子等,这会分散听众注意力,从而影响演讲效果。亚里士多德曾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姿势上,一切过多的无意义的举动,皆足以表现一个人的浅薄、轻浮、胆怯或者狂妄。

(二)表情语言

有人曾问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对于一个演讲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德摩斯梯尼回答:“表情。”又问:“其次呢?”“表情。”“再次呢?”“还是表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倍的语言。”由此可见,表情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

头为仪容的主体,它应当平正,而不要倾斜,应当与表情和手势相对应,头部的动作不能过多。头部表情达意的方法多种多样:点头表示肯定、同意,摇头表示否定、反对,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低头表示谦逊或屈从,垂头表示沮丧,侧头表示不服,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快,左右微微摇动表示怀疑或不忍,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直立表示庄严或坚强。

面部表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一不在表达演讲者的思想和内心变化,面部肌肉绷紧表现的多是严肃、愤怒、疑问、不高兴的情感;相反,面部舒松则表现一种和蔼可亲、取信于人、理解、友善、感激等情感。面部表情主要集中于眉眼和嘴巴。眉飞色舞是喜,切齿圆睁是怒,蹙额锁眉是哀,笑逐颜开是乐,口角向上表示愉快,口角向下表示忧烦,冷漠轻蔑时嘴紧闭,诧异惊讶时口大张。展眉表示欢快,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满意,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悲怨,弯眉表示欢乐;噘嘴表示不快,抿嘴表示害羞,努嘴表示暗示或指示,撇嘴表示不愿或蔑视,歪嘴表示不服,咧嘴表示高兴,闭嘴表示生气……在演讲时,运用什么样的表情取决于演讲的内容、演讲当时的具体情况、听众与演讲者本人的情绪及当时充溢着的演讲者的情感等。

脸部表情中眼睛是关键,“一身精神,具乎两眼”,内心世界的各种活动都能通过眼睛表现出来。在演讲过程中,眼神几乎是演讲者唯一与听众交流的平台。演讲者登台要学会用眼神与听众做目光交流,一般说,运用眼神接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前视法,指演讲者的视线平直向前移动;二是环视法,即目光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全场,使所有听众都感到被演讲者的目光所注意,形成一种气场;三是点视法,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注视会场的某一处、某个角落,或某些人、某个人身上(目光含义要明确,同时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的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四是虚视法,在台上眼望听众,不聚焦看某一点,似看非看,“视而不见”,即“眼中无听众,心中有听众”,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傲慢的感觉。演讲者上台后即要采用环视法,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也使听众安静下来。演讲时视线要依据演讲内容做调整,交替使用前视法、环视法、点视法和虚视法。眼神内容要丰富,如讲到高兴处,可以睁大双眼,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哀伤处,可眼皮下垂,或呆滞片刻;讲到愤怒处,可瞪大眼睛,眼珠固定,让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愉快处,则可放松眉眼,从内心深处散发出喜悦之感。演讲中,尽可能所有时间都面对听众,眼触多多益善。

(三)手势语言

手势语是演讲者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态势语言。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和类型有:第一是用来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所谓“情意手势”;第二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即“指示手势”;第三是用来模拟状物,比划大小的,即“象形手势”。手势语按含义分有指示性手势语、情绪性手势语、象形性手势语和象征性手势语。指示性手势语用以指明演讲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及其所在位置,从而增强真实感和亲切感,指示有实指、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达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远离会场,是听众无法看到的。情绪性手势语用以表达感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听众易于领悟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如挥拳表示义愤、推掌表示拒绝等。象形性手势语用来比划事物的形态,模拟人或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等,给听众以明确具体的印象,这种手势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不可过分机械模仿。如讲到一群鸟儿飞起,可以双手手指舞动。象征性手势语表明一些抽象的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手势和有声语言构成一种易于理解的意境。如双手做捧物上举姿势,自然构成一种虔诚奉献的意境。

演讲时常用四种手势:一是仰手式,即掌心向上,拇指张开,其余几指微曲。手部抬高表示欢欣、赞美、申请祈求;手部放平是表示诚恳地征求听众的意见,取得支持;手部降低表示无可奈何。二是覆手式,即掌心向下,手指状态同上,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演讲者有必要抑制听众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制场面的目的,也可表示否认、反对等。三是切手式,即手掌挺直全部展开,手指并拢,像一把斧子迅速地劈下,表示果断、坚决、快刀斩乱麻等。四是啄手式,即手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着听众,这种手势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指示性,但也容易形成挑衅性、威胁性,一般是对相识的听众或是与演讲者有某种关联时才使用。演讲中有时需要与听众做互动交流,如请某位听众站起来发言,演讲者的手指应该并拢,手心朝上作抬起状;请听众坐下,手指应并拢,手心朝下,作下压状。另外,手臂的动作也是一种语言暗示。手臂交叉表防御,手臂交叉握拳表敌对,手臂交叉放掌表示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示缺乏自信等等。

用适当的手势可使演讲更有说服力。手势语言由演讲者的气质、演讲的主题和演讲的内容决定,演讲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出恰当的手势,符合演讲需要和听众文化心理的需要,符合演讲者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演讲者在使用体态语言时,要把握好度,要大方而准确。手势要雅观、自然、协调、简洁、有力、完整,不要粗俗、生硬、杂乱、繁复、单调、琐碎。简洁易懂,协调合拍,富于变化,有所节制,为手势语的基本要求。

三、副语言的运用

副语言也称为辅助语言,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指有声现象,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还包括语速快慢、停顿、沉默、叹息、咳嗽等。这类语言现象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不仅能辅助语言沟通,在表达感情方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语言本身,能够传达出暗示、制止、号召、鼓励、赞扬、申诉、警告、祝愿、怀疑、讽刺、惊讶、坚决、自信、庄重、悲痛、冷漠、喜悦、热情、自豪等各种情感。据说,意大利有一位演员,在台上用悲切的语调“朗诵”阿拉伯数字时,台下的听众居然潸然泪下。在演讲中,恰到好处的副语言可以突出演讲的魅力,使演讲达到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控制语速的快慢和音调的高低

说话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就是所谓语调。这种变化对于表情达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高兴、喜悦、难过、悲哀、愁苦、犹豫、轻松、坚定、豪迈等复杂情感,都能通过语调的变化表现出来。同时,这种变化还可以造成声音的多样化,产生类似音乐的效应,从而使听众乐于接受,并赋予听觉上的美感。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说:“什么时候说得响亮,什么时候说得柔和,或者介于两者之间;什么时候说得高,什么时候说得低,或者不高不低;什么时候说得快,什么时候说得慢,或者不快不慢……这都是关系到演讲成败的关键问题。”高昂激越之声,使听众振作奋发;柔和清婉之声,使听众舒畅愉悦;低沉忧郁之声,使听众沉思悲戚。因此,演讲者应该掌握自己的音量及语速,根据演讲场所的大小、听众的多少以及内容需要,把自己的音量及语速活用到最佳程度(一般说来,演讲者在一分钟内说120-180个字为宜)。在演讲高潮时,音色应明亮些,圆润些;在低潮时,音色深沉些,平稳些。

(二)使用正确无误清晰优美的语音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彻底改善,但演讲中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并把它们清晰而流畅地表达出来,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这就需要演讲者平时下足功夫学好普通话,把所有的语音语调读正确、读清晰。

发音要清晰,不能含混。声音含混不清往往是演说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表明演说者还没有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强、思路明确的人,咬字、发音也往往是清晰的。当他具有使听众接受某一观点的强烈愿望时,就会准确、有力量地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有人说话嘴里像含了个萝卜,声音自然含混不清。说话含糊不清会让听众感到迷惑伤神,从而逐渐丧失对演讲的兴趣。

汉语中一字多音、多字同音的现象非常普遍,演讲者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不能“先入为主”,更不能秀才读字读半边,对于自己把握不准的语音语调,一定要提前查证并反复演练。“揣度”的“度”不要读成dù,“家畜”的“畜”不要读成xù,“押解”的“解”不要读成jiě,“畸形”的“畸”不要读成qí,“棘手”的“棘”不要读成là,“参差”不要读成cānchā,“病入膏肓”的“肓”不要读成mánɡ,“自怨自艾”的“艾”不要读成ài,“绿林好汉”的“绿”不要读成lǜ,“茅塞顿开”的“塞”不要读成sāi,“自给自足”的“给”不要读成ɡěi,“仁者乐山”的“乐”不要读成lè等。汉字里有为数不少的异读字。如“六安”不要读成liùān,“吴会”不要读成wúhuì,“东莞”不要读成dōnɡwǎn,“番禺”不要读成fānyǔ,“蚌埠”不要读成bànɡbù,“大宛”不要读成dàwǎn,“龟兹”不要读成ɡuīzí。

第三节 演讲的控场

控场,就是演讲者在整个演讲过程中都能把握主动,对现场情况实施有效控制。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措置裕如,使演讲得以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效果。只会演讲而不懂控场技巧,不是合格的演讲者。演讲中要实施有效的控场,就必须明确控场涉及的范围及其策略。

一、冷场控制技巧

冷场是指在演讲过程中,听众对演讲者所讲毫无兴趣,反应冷淡,打瞌睡、看书报、玩手机、织毛衣、想心事、溜号。他们本来不愿听,之所以还要“听”,要么是由于纪律的约束,要么是出于起码的礼貌,要么是借此轻松轻松。冷场是演讲失败的表现,演讲变为无效行为,没有任何意义。有人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演说过程中冷场15秒以上,听众群中就会有零星笑声;冷场30秒以上,就有少数听众的笑声;冷场时间再长一点,听众就会普遍不耐烦了。如果会场沉闷,要尽快调节,巧妙穿插,活跃气氛。对冷场的控制,有如下策略:

(一)变换话题

把握住听众的心理变化、兴趣要求,及时修正自己的演讲内容,将原准备的演讲内容弃置一旁,针对现场听众的需要作即兴演讲。比如在讲一个自己认为非常重要,而又需要详细讲述的问题时,突然一个自己认为不需要详细讲的小问题却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这时千万不要按计划讲,否则听众就会不满意,就会不愿意听,必然影响讲话效果。正确的做法是不回避听众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讲下去,这样再讲到原来的问题,听众也会感兴趣。一

(二)穿插佐料

演讲者使用穿插的方法,或讲个笑话,或讲个故事,或谈点趣闻,或唱支歌儿等,活跃现场气氛,增加听众兴趣,待听众注意力被吸引住,产生活跃的气氛后,再接着原有思路讲下去。很自然地言归正传,重续中心话题。

(三)压缩内容

演讲时间过长,听众出现疲倦神色或不耐烦情绪时,演讲者切不可一意孤行地讲下去,要当机立断压缩这部分内容,尽量缩短演讲时间。只拣要害、关键之处讲,那些客套、应景话或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尽量不要讲。在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开业庆典、工程落成、庆功表彰等类活动中,应景式的演讲更要越短越好,有经验的演讲家是这样应变的。快速缩讲的应变公式=结合场景+用一句话概括未完内容+谢谢大家。

(四)多法并举

或悬念法,在演讲中制造悬念,可以有效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演讲内含的信息和情感得以准确传达,如果演讲者能在出现冷场的情况下,适时地设置一两个悬念,确实是重新吸引听众注意力,激发听众兴趣,调动听众情绪的有效办法;或提问法,向听众提出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听众参与演讲活动的热情,如“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得怎么解决呢?”直接发出询问,这种语势的强烈刺激,能够激发听众的理性思考,引起思想反省,达到控场的目的。或暂停法,暂停激奋的演讲,并利用听众的瞬间注意演讲者的机会,迅速调整演讲内容,这种语流的短暂间歇,可引起听众的心理注意,从而改变听觉意向,产生控场的效果。或变调法,可以迅速变化语调,或由低沉而高亢,或由缓慢而急促,这种语调的鲜明对比,能够造成听众的心理反差,从而集中注意指向,达到控场的目的。或赞美法,发自内心地赞美听众,以现场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类人为话题进行赞美,用入情入理的话语拨动听众的心弦,使他们重对演讲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化解冷场的尴尬局面。

二、侵场控制技巧

侵场是指在演讲过程中,突然有某种外在因素侵入现场,给演讲的顺利进行造成不良影响。如停电扩音器突然哑了,照明灯突然灭了,或麦克风发出刺耳的怪叫,或天花板掉下一小块石灰,或场外雷声闪电大作,或露天演讲时洒起雨点,或听众中突然有人晕倒、有人不小心跌倒等。侵场是演讲者意料不到且无法抗拒的,它的发生,会引起听众情绪的浮躁以及现场秩序的波动。侵场发生时,演讲者应该不慌不乱,冷静处理,对其实施有效控制。控制的技巧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自我调侃

2010年10月5日,奥巴马在华盛顿的最具权力女性峰会上演讲时,讲台前的总统徽章突然掉到地上,奥巴马探了探身子观察了一下后,故作惊讶地说:“那是否我的徽章,我的天!”他随即又接着说:“不过,那不要紧,你们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但我肯定在后面的人现在非常紧张,你们是否认同?他们在后面坐立难安!”总统演讲时,讲台前的徽章掉落,这很容易落人笑柄,奥巴马首先来一句“你们都认识我”,用来说明这个徽章其实可有可无,他又很快话锋一转说到后面的工作人员身上去,“他们在后面坐立难安”,轻松幽默而且无比形象,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又显示了自己并不打算“追究”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满堂喝彩。

(二)幽默化解

当麦克风发出噪音时,可以说:“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休息一下了。”“麦克风也提出抗议了。”“音响师里是不是有人不同意我刚才的说法呀。”投影仪出现故障时,可以说:“实在抱歉,这家伙不愿跟我配合(合作)。”“事实上,这些幻灯片更能说明问题,只是它存心不让大家现在看到。”2013年6月29日,前韩国总统朴槿惠应邀在清华大学作主题演讲。在回答学生提问的环节,翻译的话筒突然没了声音,面对现场出现的尴尬,朴槿惠显得十分温和,她开玩笑道:“清华大学的理工科很厉害,这里的话筒会坏掉,说出去都不会有人信,这就更说明清华大学的理工科很强。”这句惠幽默机智的化解引来台下阵阵笑声。

(三)借景发挥

听众受到外界干扰时,演讲者不妨借景发挥,即景讲话,将意外发生之景与演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听众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演讲上。有位老师走上讲台刚要演讲,这时外面隐约传来音乐系的练歌声,很多同学伸长了脖子,支起了耳朵,甚至有人小声议论。面对这种情况,她马上调整了开场白,大声问:“谁是张明敏的崇拜者?”这意想不到的提问一下子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很多人大声回答道:“我!”。她接着又问:“最喜欢他的哪首歌?”很多人回答:“《我的中国心》!”老师微笑说:“那我和你们是同党!我最喜欢‘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两句。可是前几天,我在同学家里看到她身着日本和服的照片,谈话间她还流露出只要能出国干么都行的意愿。我真不知道,这位同学的中国心哪里去了,她的自尊心、自信心哪里去了,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啊,不能失掉自尊心和自信》。”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报以热烈掌声。这位老师之所以能成功地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吸引过来,关键在于她善于将眼前意外发生的情景与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且结合得自然巧妙、天衣无缝。

(四)适当活动

因外部环境引起听众困倦或烦躁时,演讲者不妨让听众休息片刻,做些活动。人在温暖的春天和炎热的夏天,最容易困倦和瞌睡。有位演讲者正在台上侃侃而谈,只见一缕初春的阳光从会场后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照在少数人的背部上,就不知不觉昏昏欲睡了,这种情况还有蔓延之势。演讲者见状暂停了演讲,对听众说:“请诸位抬起头看看天花板。”大家以为天花板上真有什么看的,个个都抬起头来看着天花板。“现在再看一看左边。”大家果然又向左边张望。“那么诸位不妨看一看右边……好了,这就是头部运动。疲倦的时候,不妨做头部运动。如仍觉疲倦,亦可以做体操活动。现在,请诸位举起手来。”大家便跟着他举起了手……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听众做了上述活动之后,不再困倦了,又开始专心听他演讲。

三、搅场控制技巧

搅场就是在演讲过程中,听众故意搅乱现场,如开小会、串座位、喧哗、嘲笑、起哄、喝倒彩、吹口哨、学鸡叫、学狗叫、学鸟叫、瞎鼓掌等。搅场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听众本就对演讲者有成见,是反对派,之所以来听讲,就是想来找岔子;不管你说啥,他都要搅。二是演讲者思想、学术、业务等水平不高,听众觉得他不配在台上对自己演讲。三是演讲者所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合听众的口味。对演讲者说来,搅场的出现,只能自己去控制。那种依靠与听众有利害关系的他人出面干预、压制,或者自己愤而退场之举,都不是明智的,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更大。因此演讲者必须面对不同的搅场者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及时还击(对第一种搅场原因的控制)

由于发出怪声者多是调皮捣蛋之人,这种人喜欢挑衅他人,如果严厉批评,他可能会跟你对着干,多叫几声给你听,结果更糟。不妨用幽默去批评,让笑声挫败他的锐气和顽气,效果会更好。例如,英国文学家查尔斯·兰姆有一次正作演讲,忽然有人故意发出“嘘嘘”的怪声捣乱。兰姆说:“据我所知,只有三种东西会发出嘘嘘声——蛇、鹫鸟和傻子。你们几位能到台前来,让我认识一下吗?”他的批评幽默而礼貌,几个捣乱分子乖乖地低下头来,不敢再作声了。又如,亨利·比彻尔在一次演讲会上正滔滔不绝地讲着,突然,一个喝得醉醺醺的人在下面学公鸡叫,引得听众大笑,搅断了比彻尔的演讲。比彻尔有意看了一下表,然后说道:“怎么回事?难道天要亮了吗?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错的。”比彻尔的幽默也逗得听众哄堂大笑起来。在笑声中,那个学鸡叫的人似乎清醒了一些,不好意思叫了。可见,用幽默批评捣乱分子是很有效的。

(二)以诚动人(对第二种搅场原因的控制)

某校教学经验交流大会上,当一位平时不怎么出色的年轻教师走上讲台时,台下响起阵阵轻蔑的嘘声。这位教师开口便说:“各位老师,我不是来介绍什么经验的。比起老师们来,我还只是个学步的小孩,跌了不少跤,还走得东倒西歪。我今天之所以扶着讲台站在这里,是我在学步过程中还有一些疑难,想提出来向各位老师请教。希望能够帮扶我站稳,走好。”他一脸的真挚与坦诚,台下顿时安静下来。

(三)突发奇语(对第三种搅场原因的控制)

某厂宣传部长按厂的宣传工作计划到某分厂宣讲时事政策。分厂一些工人正为下岗问题忧虑,但在这节骨眼儿上,又不敢不来听。当分厂厂长讲了部长要宣讲的时事政策内容后,台下一下炸开了锅,吵吵嚷嚷,不可开交。部长扯开喉咙大喊道:“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台下霎时静了下来。部长故意顿了顿才说:“我爱人,下——岗——了——!”台下先是一愣,随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部长就从自己爱人如何主动要求下岗讲起,将夫妻间的对话、孩子反对的言辞惟妙惟肖地描述一番。待听众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后,才简要地讲为什么要下岗,当前下岗的形势等问题。听众全都凝神静气地倾听。

四、难场控制技巧

难场就是在演讲过程中,有人责备非难。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善意的,因对演讲者所说有疑问或不同意,而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另一种是恶意的,故意刁难,以达让演讲者出乖露丑、受窘难堪之目的。控制的策略也要区别对待:

(一)有问必答(对善意难场的控制)

无论听众提出什么问题,演讲者都要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国家、组织机密和有伤风化、隐私等内容的,都要有问必答。首先应该肯定听众的问题(不一定肯定内容,也可以肯定思考),然后将话题尽量引到与演讲内容有关的方面来。如说“这位先生提的问题很有意思,但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这位先生提的问题很有创意,不过我的意思是……”;对于确实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可以给与一个模糊的回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正在就这个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很快就会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不想随便告诉你一个不准确的信息,必须仔细核查一下相关数据后,再给你明确的回答。”如果知道在场的某位听众恰好是某方面的专家,则可以将问题交给他,比如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它超出了我的研究领域。或许这方面的专家××先生可以给你解答。”某些难缠的听众喋喋不休地提出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一定要及时打断提问者:“非常感谢,好了,下一个问题。”或说“现在让我们给其他人提问的机会。”“我得在规定的时间内演讲完,所以我得将发言继续下去。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讨论更多的问题。”

(二)针锋相对(对恶意难场的控制)

演讲者面对恶意难场,不予理睬、拒绝回答、发火、生气、令其离开或自己离开,都是不恰当的。这样做一是会助长其气焰,二是混淆其他听众的视听,三是有损自己的形象。因此必须巧妙痛击,令其难堪。手法上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影射嘲讽,或借题发挥。当有人向演讲者提出侮辱性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应对方案就是避免与提问者发生正面冲突,可以使用“装聋作傻”的办法,打击对方说辩的兴致,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前总统布什一次在演说时,有人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布什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傻瓜”。他并没有动怒,而是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落姓名,而这张只落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如此幽默机智的话语,巧妙地将冲他而来的恶语转移到辱骂者身上。

五、误场控制技巧

演讲现场的情况很难控制,误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忘词,二是口误,原因来自于演讲者自身,或演讲前准备不周,以致于卡壳;或演讲中受到刺激,无意中走神。

(一)忘词的处理

忘词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惊慌,应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救急:

1.跳跃衔接。这种方法,就是忽略掉忘记的那几句话或那一层意思,把后面的话或意思迅速接上。通常情况下,演讲者忘词,并不是把后面的所有内容都忘记了,而是忘记了其中某个词、某句话或某段话。这时,可以临时选用一个同义词,或跳过遗忘的内容,想到哪里就从哪里接着讲。如果在后续的演讲过程中,又想起了遗忘的内容,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这些内容对于演讲的整体影响不大,可以不必再管它;如果这些内容对于演讲的内容影响较大,属于非讲不可的内容,就应在结束演讲之前采用“在此,我再次强调一点……”或者“最后,尤其应该注意……”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2.暂停话题。通过演讲的短暂停顿,创造思索、回忆的机会,从而想起遗忘的内容。或插入一两句与演讲内容关系不大的话,利用短暂的时间加速回忆下面要讲的内容,如可以问:“女士们,先生们,我刚才所讲的是否听清了?”边说边扫视全场,看看听众反应,积极思考下面的内容;或把刚才说过的话放慢语速加重语气再重复一遍,利用中断的那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一句成语或一个概念,作为下一句话的开端;或用疑问句的形式重复前面的话,借疑问后的短暂间歇,回想起要讲的内容,如刚讲过“我理解了他们的爱吗?我懂得他们的爱吗?”后面不知如何接续,可以有意加重语气重复末句:“我懂得他们的爱吗?”往往在重复的瞬间,便记起了后面的内容。如果实在是大脑一片空白,就应该临时编一段较完整的结束语,有礼貌地结束。

3.临场发挥。一旦忘词,可以采用临场发挥的方式,扣住主题自由发挥。只要符合演讲的大意和主题,可以抛开已经写好的但又记忆不全的讲稿或提纲,巧妙发挥,重新迅速地组织语言,以达到摆脱困境的目的。当然,借题发挥需要承接前文,切不可肆意发挥,不着边际,与前文或主题相脱离。

(二)口误的处理

有时因记忆不准或一时激动或无端紧张会导致偶尔的口误,遇到这种情况,绝不要提及这个口误,切不可道歉说“对不起,我刚才说错了”,否则,会破坏演讲的完美性和连贯性。应根据失误的性质、程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1.借错为靶。就是紧接着刚才的错话之后,再添一个设问句,将错话当作反面论题进行批驳,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到正确的内容上来。有一次,一位演讲家在一所大学演讲,情急之中出现口误,他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误说成“一年比一年差”。要改口来不及了,怎么办?就在举座惊愕之际,他不紧不慢地反问:“难道真是这样的吗?不!大量铁的事实已经批驳了这种谬论!”一句简单的反问化腐朽为神奇,使他摆脱了窘境,且不留任何破绽。

2.巧用停顿。用停顿技巧,使语义产生逆转。当演讲者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之后,稍加停顿,然后再添一个反问句,如“这难道是对的吗?”“朋友们,难道你们认为是这样吗?”从而使语义恢复正常。一位年轻的经理在开业典礼上发表了一通即兴演讲,在强调纪律的重要性时说:“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办事拖沓、消极、懈怠,都是违反纪律的行为。我们允许这些违反纪律的现象存在。”他意识到话讲反了以后,稍作停顿,话锋一转:“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我们能够这样做吗?”

3.将错就错。有时因演讲者考虑不周而讲错话,可采用将错就错、就错分析的办法,可以达到为自己圆场的目的。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在某大学演讲,当他讲到“我们有些领导是没有口才的,他们在台上哼哼哈哈,讲得汗流浃背,下面听众却如坐针毡,难熬难耐”时,台下顿时爆发出掌声、嘘声。当时,邵守义不能向在场的校领导解释致歉,也绝不能批评学生。掌声尚未全落的时候,邵守义马上接着讲:“是的,我们有些领导确实没有口才,但这能全怪他们吗?……”下面以时为序,历数极左路线对他们的影响和压制,道出他们口才渐失的历史原因,最后又说:“现在好了,……人们思想解放了,敢于畅所欲言了。……我衷心地祈望我们的领导干部,努力发挥自己的口才,用自己的悬河之口为四化大业呐喊助威!”话音刚落,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掌声。

在演讲中,失误出现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挽回失误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敏锐及实地发现,巧妙果断地处理,真正做到随机应变,反掌如神,是一位成熟的演讲家的标志。

第四节 演讲的禁忌

一、忌背诵讲稿

这是许多演讲者极有可能犯的严重错误,往往因害怕在大众面前演讲时大脑空荡荡而陷入背诵的陷阱,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演讲的效果,因为在台上机械地背诵讲演稿,就失去了演讲的自然性和人情味。丘吉尔年轻时曾经写讲稿、背讲稿。有一天,当他在英国国会上背诵演讲词的时候,思路突然中断,脑海一片空白。他十分尴尬,十分困窘。接着他把上一句重新背了一遍,还是记不起接下来要说什么,于是脸变得通红,不得不颓然坐下。从那以后,丘吉尔演讲不再在台上背演讲词。

二、忌拖沓冗长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在45分钟的演讲中,听众的最有效时间是前面的15分钟内,而之后的30分钟则收益较浅。可见,演讲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内。有些演讲,因为题材范围不确定,导致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和观点,就像一部包罗万象的年鉴,没有一个问题能够讲清讲透,听众在他们的演讲中感到迷惑痛苦,因为他们无法从滔滔不绝的讲演中明白任何东西。更要命的是演讲者常常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尤其是在结尾,不停地添加“还有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致使整个演讲拖沓冗长,彻底败坏了听众听演讲的兴味。“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真正有演讲口才的人,并不一定是说得多的人,而是能说到点子上的人,即能够触及问题实质、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三、忌酸文假醋

有的演讲者喜欢卖弄学问,炫耀才华,咬文嚼字,故作高深,不考虑听众的文化素养和接受能力,放着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口语不用,偏偏大量使用文绉绉、酸溜溜的书面用语,甚至使用已逐步淘汰、弃之不用的文言词语,毫无必要地来几句外语,文中夹白,中外杂糅,不伦不类,晦涩难懂。

四、忌缠夹不清

或在层次安排上杂乱无章,想到哪里说的哪里,像一团乱麻,令人理不出头绪,或不善于把握演讲的轻重缓急,急于宣泄,缺少停顿,吐词不清,令人摸不着头脑。或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颠三倒四,令人不知所云。或老带诸如“嗯”“啊”“是吧”“怎么样”“这个”“那么”之类口头禅,在话语中间插入一些“你知道不知道”“我对你说”这些多余的话,无端打断话语的连贯性,令人大倒胃口。一个句子还没说完,突然萌生了另外一个念头转而再去重新组织语言,这是演说时最忌讳的。

五、忌粗俗不堪

如某位领导的演讲中有这样一段:“今天,我给大家吹吹形势问题。形势怎么样?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哪个瞎了狗眼的敢说不好?可是,有些家伙就说不好。他成天屁事不想干,想吃个蛇啊、鱼啊、王八一类的东西,抽烟抽的是带屁股的,还要什么‘三个五’呀(三五牌)、‘万个宝’(万宝路牌)呀,喝茶是龙井、虎井的,那狗井、猫井就不能喝呀?还成天骂娘,真是些端着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没有良心的家伙。”这位领导的演讲,其主旨没错,也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和阵阵哄笑。但这种笑是对粗俗的嘲笑,这种幽默只能让听众撇嘴,只会在演讲中起相反的效果,既损害了演讲的主题,又贬低了演讲者自己的形象。

西方有一句格言为:“诗人是先天的,演说家是后天的。”有人问一位演说家说:“学习演讲的诀窍是什么?”演说家回答说:“练习,练习,再练习!”只有反复不断地实践,演说者才能提高技巧,提高水平。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亚瑟·鲁宾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天不练,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我两天不练,我的批评家们知道;可是如果我错过了三天的练习,那么观众就全都知道了。”演讲没有诀窍,只有苦练!

【实训练习】

1.阅读如下著名演讲:

恩格斯《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尼克松《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一刻》、孙中山《以固有道德“济弱扶倾”》、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2.学校关于价值观的主题演讲日益临近,你已经确定了演讲的主题,并且收集了很多的材料以准备演讲稿。但是演练的时候,你的同学还是听得难免走神。你认为不是主题,也不是内容和结构的问题,那会是什么环节出了错?

3.假如你被选为学院学生会主席,请针对全院同学或学生会的同学做限时5分钟的就职演讲。

4.有一个日本中学生代表团到南京访问,由于访问期间正赶上南京市举行“南京大屠*”的纪念活动,所以日本代表团受到冷遇。临行前一天南京某中学为两国的中学生举行了联谊活动,就在联谊活动上许多中国学生不愿意和日本学生坐在一起,日本的中学生非常不满。事后,某大学教授受邀做一场题为《历史·现在·未来》的演讲,如果你是这位教授,该怎样开始和结束这次演讲?

5.仔细阅读下面的演讲稿,充分发挥演讲的表达技巧做一次演讲。

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刘媛媛

我是一名法学院的学生,我的每一门课的教授都曾经在他的课堂上讲过这么一句话,他们常常说“法律是这么规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是一种很神奇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尊重规则的老实人往往一辈子都默默无闻,反倒是那些弄虚作假的人到最后会名利双收,于是乎,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就经常有那些看着很有经验的前辈过来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年轻人你还不懂”。我想问的是,我们年轻人,你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总有一天银行行长会是九零后,企业家会是九零后,甚至*都会是九零后,当全社会都被九零后占领的时候,我想问你们九零后们,大家想把这个社会变成什么样。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他都能够成为那种站在风口浪尖上去把握国家命运的人物,你我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升斗小民,是这个庞大的社会机器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读书的时候每天都被父母耳提面命说你干啥你都不要给我耽误学习;毕业的时候到处投简历,凄凄惶惶地等一家企业收留自己;逢年过节被逼婚,结婚买了房子要花自己年轻的时候的最好的二十年来偿还贷款,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忙着生存,而没有梦想,没有时间关心政治,没有时间关心环境,没有时间关心国家的命运,还哪有什么精力去为这社会做什么,但是后来我发现还是有一件事情你跟我都可以做到,这件事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老去的路上,一定一定不要变坏,不要变成你年轻的时候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种成年人。如果将来你去路边摆摊,你就不要卖地沟油小吃,你不要缺斤短两;你将来开了工厂当了老板,你不要偷工减料,生产一些次品。每一个普通人他在自己普通的岗位上做一个好人是有非常非常严重的意义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注定会改变世界。

我是一个学法律的,如果我将来是一个公正严明的法官,那么这个社会就因为多了一个好法官而变好了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记住即使给了你十万个理由让你去作恶,你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和底线,仅仅就因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你不是一个禽兽,你是一个人。我更希望我们所有的九零后们,你们都能成为那种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一辈子都嫉恶如仇,绝不随波逐流,你绝不摧眉折腰,你绝不放弃自己的原则,你绝不绝不绝不失望于人性。所以我亲爱的九零后们,如果将来再是有那些人跟你说“年轻人你不要看不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这时候你就应该像一个真正的勇士一样直面他,你告诉他“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