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本文共2628读大约9分钟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人之行,莫大于孝”,“人之行”的“行”古今读音有一些变化。古音读作hèng,后来又读xìng,都是读去声,现代人读二声xíng。意思是人的德行没有比孝更大的。古人经常讲“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先”。人的品行最基本的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展开来还有很多品德,但是都是以孝为先,以孝为本。
正如孝经第一章《开宗明义章》所讲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没有什么能超过它。所以要想成就圣人,也是要从孝开始学,这是把握根本,就是“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严”是尊的意思,尊严是尊敬的意思,行孝没有比尊敬父亲更大的。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最早是伏羲氏发明的《易经》,在《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第一卦是乾卦。乾卦讲的是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由乾而开始。所以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就天地间的万物而言,都是由天生出来的。具体到人类而言,人要在五伦关系中生活,人无伦外之伦,而五伦关系是以父子之伦为起始,所以父亲就成为人类的乾。
因此,人行孝要从“孝莫大于严父” 开始,行孝没有比尊敬父亲更大的。要尊敬父亲,把父亲比喻为天。因为对于人类而言,父亲像天一样能够生万物,所以要像尊敬天一样尊敬父亲。那些打爹骂娘的人,不孝父母的人,被指责为伤天害理,亏了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