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家祭祀的时候,周公摄政时,在行郊天之礼的时候,是以始祖后稷来配天。所谓的配天,就是在祭天的时候请天子的祖宗陪天神接受祭祀。因为天是从外来的,外来的神要有主人来陪伴,所以就请始祖后稷在郊外祭天的时候,陪伴天神一起来接受祭祀。
《礼记·郊特牲》里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这是讲冬至之后 的“日”,白天会渐渐地变长,所以举行郊祭之礼来迎接并报答天日的生养之恩。郊外祭天之礼是在都城的南郊建立圜丘来进行。再看北京的天坛,也是在京城的南面。在坛子前面有一个圜丘,这个地方就是举行祭天之礼的地方。这句话就是说,昔日周公郊祭祀天,以其始祖后稷配祭上天。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文王”是周公的父亲,“明堂”是天子发布政令的场所。“上帝”是天的另一个名称。根据郑玄的注解:“明堂居国之南,南是明阳之地,故曰明堂。”明堂居于国家的南方,南方是明阳之地,因此称为明堂。
唐玄宗注:“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周公因祀五方上帝于明堂,乃尊文王以配之也。”明堂是天子推行政治、处理政事、颁布政令的地方。在明堂之中,除了有天子上朝议政的宫殿之外,还有教育的学校,还有祭祀的建筑群。周公在明堂里祭祀五方上帝的时候,以他的父亲文王来配祭,就是以文王作为接待上帝的主人,和五方上帝一同接受天子的祭祀。
宗祀是在宗庙里面的祭祀,这里的宗祀不单纯是祭祀祖宗的,还有祭祀上帝的。这里的上帝是天的另一种名称。周公借着祭祀上帝的时候,请他的父亲文王来配祭,算是宗祀。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明堂宗庙祭祀时,他以其父文王配享上帝。
根据邢昺《疏》:“礼无二尊。”既然以始祖后稷配同郊祀上天,就不能以他的父亲文王配同郊祀。“五帝”是天的别名,于是在明堂祭祀五帝,以文王配同祭祀。“五帝”是五方上帝。这是周公尊严其父,配天享祭之意,表明文王有尊祖之礼,这就是“严父莫大于配天”的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