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曾在某天凌晨po出自己《仙剑奇侠传》游戏截图。/微博@李现ing
此外,很多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也很适合从古风中寻灵感。
25岁的小美自认是一名普通的游戏玩家,她最近玩了三款古风游戏,分别是《匠木》《画境长恨歌》和《忘川风华录》。
其中《匠木》是以中国传统工匠的榫卯结构为主题的益智类单机游戏。玩家按照图纸,把给出的木头削成榫卯,然后在游戏里做成古代的屏风、滑梯等器物和建筑。
《画境长恨歌》则是以水墨画为载体,玩家用《长恨歌》的诗词完成解谜。这款游戏本身非常简单,很多玩家是被它精美、古典的画风所吸引。
和前面提到的形式不同,这些游戏都是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除了古风的外壳,也具备古典文化的内在。
一件好穿的外袍
对游戏来说,古风绝对是一件好穿的外衣。许多经典游戏结合古风元素,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古风游戏,收割大量玩家。精美的画风、古代历史背景,都是吸引当代年轻人的法宝。
古风游戏《画境长恨歌》于2020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微博@中国日报
小美是一名古风爱好者,她觉得,随着古风文化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流行,玩家看待古风游戏多少会戴上“粉丝滤镜”。喜欢汉服、历史、诗词,甚至爱看古代言情小说的年轻人,都很容易被古风游戏吸引。“只要它做得没那么差,稍微有一点优点,有可玩性,喜欢古风的人对它的宽容性是很高的。”小美说。
在《忘川风华录》里,小美可以收集很多历史名人,像嬴政、李世民、刘彻等。她觉得,这实现了自己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收集乐趣,也让自己在玩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不过,她也发现,现在大部分古风游戏都是“古风的外表、拉胯的内在”。在挑选游戏时,小美一般会在游戏商店广泛下载,再分别试玩、筛选,十几个游戏里,能留下的只有一两个。
“最大的缺点是同质化严重,在玩滥了的简单手游套路上,加一点劣质的古代元素。”小美说。
有些游戏设置太简单,有些则太复杂。
以《天涯明月刀》手游为例,小杨花了近一周时间才弄清楚各项装备的升级方式,以及每一天需要打的不同副本。不断重复的任务让她感到疲惫。
游戏《天涯明月刀》操作界面。/微博@天涯明月刀手游
《江南百景图》的商务负责人陈闻也认为,如今的古风游戏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大部分游戏千篇一律,各种仙侠、武侠的游戏形式比较相似。这些产品无法成为一个艺术品,甚至不是创作。
陈闻称,《江南百景图》上线初期,团队成员只有八人,包括一名文案策划、两名美术设计。因为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江浙沪一带,做这个游戏最初的灵感,是想展示美丽的江南风光和风土人情,把传统文化通过游戏传递给现在的年轻玩家。
“当代年轻人审美提升得非常快,因此我们想做有格调的东西。只要它的审美是在线的,必然会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它。”陈闻说。
由此看来,古风游戏的问题本质上是手游缺乏创造力。
“现代人有什么意思呢?”
在B站的一个游戏剪辑视频里,古典建筑在飘舞的雪花里静静矗立,月光照着白色的芦苇地,落叶纷飞,竹林中有人点燃篝火。这画面取材自《只狼:影逝二度》 ——一款设定在日本战国时代的游戏。
弹幕中很多人惊呼:“感受到了国产游戏的差距。”“这才是我理想中的古风世界。”
诗词、水墨,都可以成为古风游戏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元素,也帮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深远。
游戏《只狼:影逝二度》界面。/微博@砰砰裡
更重要的是,游戏可以为玩家们创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古风”这件好穿的外衣,把这个高速运转的现代世界装扮成过去的样子。遥远的古代时空,正在吸引当代疲于“内卷”的年轻人。
上班族珍珍过去不怎么玩游戏,去年入坑了《江南百景图》。她觉得,这种经营类游戏便于在上班时摸鱼。而更吸引她的是其中的古代人物故事,进入一个古代人的生活,种田、造房,慢慢生活。同时,抽古代人物卡时有一种“赌博式”的快乐。
小杨也有类似的体验。玩《天涯明月刀》一个月后,她就退出了。与繁琐的升级打怪相比,她最快乐的时刻是在游戏世界里,与男朋友一起漫无目的地“骑马”。
这或许是当代年轻人喜欢古风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游戏世界里,尝试做一个古人,给眼下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一些遥远的想象。
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古风游戏时,珍珍反问道:“现代人有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