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年头,新鲜事儿还真是不少。前些年我去宁夏转了转,看了那个有名的“中阿之轴”,好家伙,要不是身边朋友提醒,我还以为自己出了国,直接到了阿拉伯呢!那些建筑,一个比一个气派,但就是让人觉得隔着一层,透着股子说不出来的陌生感。这事儿,当时我就琢磨,咱自己的文化,难道不香吗?
不光是宁夏,全国不少地方都刮起了这股“洋葱头”风。清真寺也开始变了模样,这事儿,咋说呢,看着就别扭。好在,这几年开始重视起来了,开始强调筑牢中华共同体意识。这不,很多地方的清真寺都把“洋葱头”给摘了,那些个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也开始往回找补,想穿回咱们自己的“衣服”。听说“中阿之轴”也改了,这是好事啊!咱这片土地,还得是咱自己的味道才对味儿。这不就对了?难道不是吗?
可最近,开封一家农户换牌匾的事儿,又让我这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这事儿,真让人哭笑不得。你说这户人家,门头上挂着阿拉伯文的牌匾,有关部门去教育了,劝他们换成中文的。他们也听话,换是换了,可这换的,啧啧,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哎,这叫什么事儿啊!
新换的中文牌匾上,一个大大的“家”字,竟然只有半边!这还不够,你猜怎么着?原来那块阿拉伯文的牌匾,人家根本就没摘,直接拿新的盖在上面!这是几个意思?表面上应付一下,私底下还留着一手?这牌匾,可是咱的门面啊,这么搞,让人心里怎么舒坦?你说,这户人家心里到底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