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杨维桢 《致天乐大尹诗页》
杨维桢便是典型代表,他的浓淡枯湿互衬法将清淡的笔墨用浓烈的笔墨反衬出来。
杨维桢写字之时,随着毛笔的运行,笔中之墨由浓渐淡、由润渐枯,在墨将耗竭时,重新蘸水润笔,而在纸上擦除淡色或飞白的字来,与前面浓墨的字形成鲜明对比,层次丰富。
元 杨维桢 《草书题钱谱》(局部)
其实用墨的分类不仅取决于不同书体和书法形式风格的制约,还取决于时代人文心理与社会审美习惯的制约。
“墨分五色”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是“浓、淡、干、湿、黑”,有的人给出了“浓、淡、润、渴、白”的答案,还有的人认为是“焦、浓、重、淡、清”,这个问题应该有更大空间供大家开掘与拓展。
古人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了解了书法用墨分类和技巧,还需要勤加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书法是一个“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艺术,只有“功”、“性”两见,方可更好地体悟书法的魅力。
参考文献:
言恭达 《用墨散论》
张瑾 “墨分五色”在书法艺术中的融入
饮真茹强 蓄素守中——“墨分五色”论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