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每周风风火火跑上五六次,每次都挑战极限长距离;也有人偶尔跑一次,距离也随意为之。哪种才是通往健康的正途?
跑步虽是简单的运动,可跑量的把握却大有学问。关于一周跑几次和一次跑多少才最健康,你真的了解吗?
跑步因人而异
跑步计划需要因人而异,首先要充分考虑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
对于初学者或身体素质较弱的人而言,逐步提高跑步强度和次数尤为重要,以免因突然增加运动量而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
初期可以从每周一次或两次开始,中等距离的慢跑有助于身体适应。
跑步时间的选择需要灵活多变,以适应个人的工作、学习以及家庭时间安排。这样不仅能保证计划的持续性,还能有效避免因日程冲突而中断训练。
从健康跑的角度来看,每周三次的频率是相对理想的选择,这既符合健康生活的节奏,也能起到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健康的作用。
每次跑步的距离不必过长,5公里左右即可,通过稳步推进,逐步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定期评估自身的运动状况,根据身体反应适度调整跑步强度和时间,是保持跑步长期连续和健康的关键。
跑步目的
跑步的目的直接影响我们的跑量。
如果跑步是为了缓解压力、维护身体健康,更注重的是跑步过程中的放松和愉悦感,距离则相对灵活,2 公里至 5 公里都比较合适。
在这个距离范围内,能有效促进心血管健康,提高耐力和增强免疫力。身体能够分泌内啡肽等 “快乐激素”,帮助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比如在工作压力大的一天后,用较为轻松的配速跑 3 公里左右,大约花费 25 分钟至 30 分钟,让身体在运动中放松,大脑在运动中放空,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效果。
对于以减肥为目的的跑步者来说,需要通过较长时间和距离的跑步来消耗更多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