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大自然是浪漫的制造者,在世间的各个角落里埋下伏笔。那些藏进四季的故事,融进天地的秘密,都有属于自己的物语。《金华晚报》推出“自然物语”专栏,介绍金华的春华秋实夏种冬藏,如果你也热爱大自然,请与我们一起分享。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细心的居民不难发现,这段时间,小区内、大街上、公园里,蝉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叫声欢畅。透过树叶隙缝,循声能找到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通身黝黑光亮,鼓着一对蟹眼,肚皮一起一伏,紧贴在树枝上,声声高呼燥热。
01
深夜蹲守,拍下“金蝉脱壳”全过程
蝉鸣,自古以来被不少人视为夏日的象征,蝉也被当作夏天的代表性昆虫之一。从夏至物候中的“二候蝉始鸣”,再到立秋的“三候寒蝉鸣”,可见蝉的鸣叫,伴随着人们度过了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日子,可谓“无蝉鸣,不夏天”。
蝉的家族里有3000多个品种,蝉的鸣叫声,因品种不同各异。叫声最洪亮、个儿最大的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金蝉。体大而声洪的金蝉,是蝉中的男高音,声音可传数里之外。
金蝉,也叫“知了猴”,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省多地都有食用金蝉的习惯。6月中旬,金蝉就开始陆续出土了。犹记儿时,每至夏日傍晚,呼朋唤友一同穿梭于树林之间,手持手电筒,目光锐利地搜寻着每一处可能藏有“知了猴”的角落。
吴涛/摄
每年的4—7月,蝉会从幼虫变成成虫。蝉的幼虫叫若虫,将要羽化时,若虫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壳羽化。眼下正是若虫爬行上树羽化成蝉的时期。
市民吴涛家在市区双馨路上,近日傍晚,他带着孙女在马路边意外发现了一只刚出土的金蝉。“当时它误爬到了人行道上,我们把它带回了家。”吴涛说,他把金蝉放进了家中的茉莉花盆里,没一会,就发现金蝉背着半蜕的壳,爬到了茉莉花的枝干上,躲在叶丛中,不动了。
“金蝉开始准备蜕壳了。”吴涛有些激动,决定记录下“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次日凌晨1时36分,金蝉完全从壳体中脱离了。刚出壳时带着点乳白色夹杂着浅灰黑躯体的小金蝉,动作非常迟缓,翅膀像是卷叶菜似的,撑不起来。翅膀的颜色是浅浅的绿和淡淡的黄。又过了20多分钟,金蝉现出金光闪闪的“玉体”,翅膀也变得透明了。“也许这就是古人为什么把小小的知了,比喻成‘金蝉’的原因吧。”
吴涛/摄
等到凌晨3时多,金蝉开始渐渐变色,由金黄色朝灰褐色渐变。这是一只不会“说话”的雄性金蝉,碰它一下既没叫声,也没动静。把自己的身体吊挂在蜕变的躯壳上,静静“充电”,积蓄能量,准备起飞。
凌晨6时,小金蝉开始活跃起来,它离开了躯壳,在茉莉花的树枝上爬行着,偶尔抖一两次翅膀,欲振翅飞翔。“吃过早饭,我便小心翼翼地捉住小金蝉,打开窗户,将它放在阳台的盆栽辣椒上。在细雨中,小金蝉飞入大自然,去寻找它树梢上的夏日生活了。”吴涛说,为了观察“金蝉脱壳”,自己几乎一夜没睡,近10个小时新生命的蜕变,让人感慨自然界的神奇活力。
0
2
夏日食蝉,季节限定美食
蝉一定不会料到,自己有一天竟会成为饕餮食客口中的夏日绝味。在我市,初闻颇觉是“黑暗料理”的油炸知了,“扬名”自永康。
在永康街头,随处可见做知了菜的知了馆。曾有媒体报道,巅峰期,永康人一天要吃掉5吨知了。永康市区新河路被誉为“知了一条街”,但事实上,这一美味并非永康人的传统小吃,当地第一家知了馆开业刚15年。
2009年7月1日,新河路上有了永康第一家知了馆——“姐妹知了”。店主李品美说,永康知了,师出丽水。2006年夏天,李品美的女儿刚满1周岁,嫁到丽水的小姐妹来看她,带来当地的名小吃——炒知了。在丽水,吃知了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甚至有夏天“无蝉不成宴”的说法。
李品美回忆,头一回尝炒知了,大家就觉得味道鲜美。当年,她就委托小姐妹带了知了尝试自己做,第二年和姐姐两人关起门来做给亲友尝鲜,两年后在大伙的追捧下开了第一家店,后来还申请了商标、开了分店……这之后,炒知了在永康的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永康市区永拖路九铃立交桥头,“板桥卤味”在当地小有名气,开了20多年了。店主朱文浩说,10年前他开始做炒知了。在永康,少说有三四十家知了馆,这些店大多不大,但店与店之间口味各有千秋。
在市区义乌街上,也有一家冠以“知了”大名的冷菜小店,前缀“飞哥”。店主童建清曾是一名厨师,从业有20多年了,在永康尝过炒知了后“入坑”,辞职下海开了这家属于自己的小店。5年下来,他每年都要卖掉三四千斤炒知了,积累下七八千名忠实粉丝。近的隔三差五来买,远的在黑龙江、深圳也要定时“求邮寄”……他发现,人们吃知了,是“一回生,二回熟”,抱着好奇的心态尝试,之后就“上了瘾”。
知了的孕育周期很长,生命周期却极短。它伴随着风雨雷暴入土,在地下蛰伏几年,才能在盛夏时节破土而出、羽化枝头。然而,一旦蜕壳成功,知了的生命就只剩下短短7天。
吴涛/视频
也有很多人关心,吃知了是否会影响生态平衡?事实上,北京、杭州等多地园林部门曾多次发起“市民吃知了护绿”活动。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曾科普,对林业来说,蝉属于有害生物,因为它在地下的数年没有“闲着”,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活;羽化成虫后,则要爬到树上吸食树木的汁液,在繁殖时还会划破树枝产卵。这些都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影响树木的生长。“从保护树木的角度来说,园林绿化部门还是支持大家多消灭知了的。”当然,知了也并非没有生态价值,它们在土壤翻松和氧气传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生态环境中,它们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