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冰糖
从酿酒基本原理看,葡萄酒是液态发酵,依靠酵母菌自然发酵。受酵母菌生存条件限制,酒体酒精浓度最高达到18度时,酵母菌失去活性。也就是说,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内,葡萄酒酒精度不超过18度。正常情况下,葡萄本身的含糖量可以满足,只是慢些,所以加糖。但是如此分析,加糖的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后期老熟的需要。
第三个,要不要添加酵母和酒精?
添加酵母的做法也比较普遍,目的很明确,主要依靠产品酵母菌工作。野生酵母菌存在个发育过程,搞不好还伴生杂菌,加入产品酵母菌,就是为了省事,缩短发酵期。这样酿出的葡萄酒,口感和味道比较统一,只是少了原生的感觉。
加酒精这个做法,也不是往葡萄酒里添加酒精,而是高度白酒,目的是人为提高酒精浓度。一般的做法,是在二次发酵时添加,接着继续发酵,出来的葡萄酒酒味更浓。
这些做法都不能说不对,各有自己的道理,不过在追求不同口感时,会丢失相应的原生味道。
二次发酵到什么程度算好?葡萄装坛发酵两周,葡萄皮上的营养物质被完全分解,漂浮在上面。这时候用细棉布过滤,我是用挤压的办法,一包包的把酒汁挤出来,葡萄皮用来沤制花肥。
挤出葡萄皮里的酒水(第15天)
全部过滤后,剩下纯酒汁,进入二次发酵,用时一个月。这个期间,果肉的营养物质分解完成,沉入坛子底部;酒体颜色变深,呈酒红色;味道变浓郁。
按照网上教程的一般说法,一次发酵后的葡萄酒,已经能够喝了。二次发酵的葡萄酒,更是可以喝,很多写做法的人也都这么说。其实这期间的葡萄酒不建议喝,好东西还没到时候。按照果酒酿造的原理,葡萄酒的发酵分三个阶段:第一次发酵,完成糖和酒精的转化;第二次发酵,完成酒体内各种物质的转化,达到平衡和谐状态;还有第三次,准确的不叫发酵,用行业术语叫老熟,使得有害物质消弭,各种有益成分进一步实现平衡和谐。
滤掉葡萄皮后(第15天)
第二次发酵,明显的状态有两点:一是酒体上层不断出现一层白色漂浮物,这是酒体在进行排异反应,在自行清除酒体里的杂质。这层白色的漂浮物要经常撇去,用滤网捞出丢弃;二是酒体颜色不断加深,直到纯纯的酒红色,这一步就完成了。纯的酒红色,肉眼看到是深红色,这时候已经到了一个月左右,距离做酒50天差不多了,可以进入下一步。
第42天,已经出来纯酒红色了
需要说明的是,酒体的自行排异属于正常现象。发酵中出现的杂菌和存在的杂质,不断以白色漂浮物而被排出。说明酒体发酵正常,酒体健康有活力,并不是发霉现象。酒厂为了缩短时间,会人工干预这个过程,用去杂工艺排除杂菌和杂质。道理一样,只是没有这种自然发酵的味道丰满。
自酿葡萄酒需要老熟吗?性急的家庭酿酒人,看到葡萄皮漂上来,酒体清亮亮,酒味有了就开始喝,甜甜香香的很不错。到了二次发酵期间,酒体老红了,味道已经很浓郁,喝着感觉比瓶装商品酒好多了。但是,这期间还是不建议喝,因为距离美酒还有相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