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杨本芬,《读者》(校园版)2022年第8期
作者杨本芬在《豆子芝麻茶》中写道:“人这一生,都是一场自我救赎。”
书中,她描绘了三位女性,在婚姻的风雨和生活的迷雾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与抉择、勇气和担当。
这些故事让人明白:
人生就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虽转瞬即逝,却考验我们的内心,塑造我们的价值观,教会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取悦自我,能温暖孤寂长夜
小秦的童年并不幸福。
虽然她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却并不讨父母喜欢。
父亲在师范学校任教,母亲是大家闺秀,也是父亲昔日的学生。
然而,母亲因意外怀上小秦,而中断了艺术梦想,故而将所有的遗憾和恨意转嫁给她。
自出生起,母亲便满怀怨怼,不仅拒绝喂养小秦,还将她送养到别人家。
等小秦再次回到家中时,父母的关系已出现裂痕。
她,成了父母情感破裂的替罪羊。
母亲的辱骂与暴力,给她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父母离异后,小秦跟随父亲生活,可父亲也未善待她。
在一次犯错后,父亲一怒之下,竟将她的尾骨踢断,给她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还未完全康复、年仅16岁的她,又被父亲仓促地嫁入了一个贫寒之家,从此饱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折磨。
18岁那年,不堪重负的小秦,带着仅3个月大的女儿逃离了这个家。
可世界那么大,却没有收留她的地方。
在尝尽了人间冷暖后,小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嫁给了第二任丈夫。
本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不料却再次陷入了深渊。
丈夫心理扭曲、劣迹斑斑,让她身心俱疲、疾病缠身。
在绝望中,小秦再次选择了逃离,终于遇到了此生的良人——她的第三任丈夫。
丈夫工作稳定,对她体贴入微,让小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幸福。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她。
十多年后,丈夫因病离世,留下小秦独自面对人生风雨。
此后,小秦以捡废品为生。
她将存放废品的地方取名为“工作室”,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栖息地。
读书和背诗词,成了她最好的慰藉。
每天晒太阳、看电视,怎么开心怎么活,让她布满沟壑的脸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走过苦难,取悦自我的时光,温暖了她此后的孤寂长夜。
就像张小娴所说:“要是无法讨好全世界,那就首先讨好自己吧。讨自己欢心,永远不会太早和太迟。”
生活不易,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修炼自己;与其讨好世界,不如取悦自己。
学习是积累知识,工作是实现价值,而生活则是取悦自己。
取悦自己,是最高级的幸福,也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来源:视觉中国
洒脱地活,会靠近幸福之门
湘君初入共大时,显得与众不同。
夏日里,她喜欢穿朴素的黑色洋布衬衫与灰色裤子,与同龄女生的浅色装扮截然不同。
她细眉长眼,麻花辫轻垂,坐姿随性而惬意,气质洒脱。
每周,来自武汉的信件如期而至,却从未见湘君拆阅。
原来,这些信件,是她青梅竹马的男友写来的情书。
两人曾一同考入武汉大学,誓约毕业后成婚。
然而,一次意外*,让这段爱情遭受重创。
男友因惧怕舆论与学业受损,恳求湘君保密,千万别将自己说出去。
看着跪地痛哭流涕的男友,湘君虽应允他的要求,却心生鄙夷。
这段爱情,也随之灰飞烟灭。
在当时,未婚先孕,是作风问题。
而独自承担后果的湘君,被学校开除后,回乡又遭人非议,无奈转入共大上学。
幸好失恋并未挫其志,她依然努力学习。
她吹着口哨,唱着花鼓戏,那悠扬之声令人沉醉。
操场上,她矫健的身姿赢得了简老师的赞赏,更在其关怀下走出了失恋的阴影。
两人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可因为与简老师恋爱,湘君再度被学校开除。
可与第一次恋情不同的是,简老师毅然承担了一切。
两人回到了简老师的老家,从此不离不弃,共同度过了清贫而幸福的时光。
然而,多年后,简老师因劳累过度而早逝,留下湘君独自面对余生。
岁月流转,湘君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而是变成了“身材粗壮的农村大妈”。
面对提议去见混得好的“前男友”,她笑言“不见”,洒脱与骄傲依旧。
湘君的一生,是情感波折与生活磨砺的交织。
虽然饱受情感的创伤,却她始终以洒脱的姿态,勇敢追爱,无畏抗争。
傲骨与坚韧,是她通往幸福的关键。
恰如林清玄说:“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
生活中,虽然我们总是被柴米油盐所困,但依然可以清醒地活,恣意洒脱而行。
爱,便勇敢地追求所爱;不爱,就优雅地转身离开。
不媚俗,不屈就,只遵循内心的声音。
怀揣洒脱之心,定能迈向幸福之门,绽放生命的璀璨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