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是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但这一公共基础设施,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尴尬——生活中离不开,但因一定时间段内会产生恶臭气味,大家也都对其心生抵触。
位于水城中街中段的这个垃圾中转站,位于小区密集区。
聊城解放思想大讨论启动以来,一位网友就留言反映,水城中街中段是居民居住的密集区,设在此处的一个垃圾中转站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希望能尽快将此垃圾站点挪走。
对于此事,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咨询了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
群众呼吁
垃圾中转站建在居民密集区 希望另觅新址
这位网友留言说,在民众居住密集区域,设置垃圾处理点,会直接造成周围环境脏乱差。一到夏季,该垃圾点脏臭污水横流,经过往车辆一轧,从东头臭到西头。因此,希望能尽快将此垃圾站点挪走。
4月16日下午,记者到水城中街该垃圾站点进行了实地采访。记者发现,这个垃圾处理中转站,位于水城中街和益民胡同交叉口的西北角。距离垃圾中转站最近的商铺,与其只有一墙之隔。
附近的居民反映,在这个垃圾中转站周围,都是商铺和居民小区,人口很是密集。每天生活在垃圾中转站旁边,有很多烦恼。
“夏天,垃圾中的菜叶子、西瓜皮多,天气炎热,这些东西很容易腐烂,空气中的气味特别难闻。”附近的居民王女士说,长期与垃圾站为邻,有风的时候,臭味就会往屋里钻。
还有的市民反映说,晚上有车辆倾倒垃圾的时候,噪音也比较大,影响休息。
该网友在留言中直言,在居民区这么集中的地方,不应该设垃圾中转站。
附近居民表示,把垃圾中转站建在家门口,谁也不愿意,希望垃圾中转站能另觅新址。
中转现场
地面及时冲刷干净 运送垃圾车辆要求密封
当时,正在垃圾中转站值班的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城区的垃圾中转站比较少,这是一个24小时运行的垃圾中转站,辐射的范围比较大。从东昌路、花园路、建设路到柳园北路这一区域内的生活垃圾,都在此处中转。
“现在,在这里中转的垃圾少了,每天有十吨左右。”该环卫工人说,不让大三轮车往这倒垃圾了,就是这条路上的允许倒一两车。这样做,就是怕附近的居民嫌烦。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居民的生活垃圾运到垃圾中转站后,进行压缩处理后,然后再运往垃圾焚烧厂进行统一焚烧发电。
据了解,工作人员通过操纵按钮将料斗举升,垃圾便自动倾倒至压缩集装箱,然后,压缩集装箱自行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压缩后,生活垃圾体积大幅减少,垃圾中的污水也全部被挤出,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管道。
“垃圾中转站的地面上是干净的,看不到垃圾。”该工作人员说,领导对他们的要求很严,为确保地面卫生,值班的环卫工人经常对地面进行冲刷。
该工作人员说,倒垃圾的车走了之后,他们马上就对地面进行清洗,垃圾中转站基本上就没味了。“有时候,气味儿是避免不了的。大车装的垃圾多,味道就比较大。”该工作人员坦言,为了遮盖异味,他们每天都要喷洒除臭剂。一下午的时间,他就喷洒了四五次。
该工作人员表示,按要求,运送垃圾的车辆,到垃圾中转站时车辆必须盖上盖子,是密封的。实际上,这一点还不能完全做到。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当天的垃圾不是当天倒,有的两三天才送过来,垃圾已经发酵了。
部门回应
城区垃圾中转站选址太难今后会进一步加强管理
垃圾压缩处理后,工作人员随即冲洗地面。
中巨社区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垃圾中转站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2012年她到街道工作时,这个垃圾中转站就有。
“这个垃圾中转站辐射的区域比较广。归中巨社区管辖的小区就有30个,而且水城中街商铺也十分密集。”该负责人说,八一社区、华府社区、新世纪社区的日常生活垃圾,也都是在此处中转。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区正在运行的垃圾压缩中转站现在有25个,中转站有大有小。今年,计划再建4个,现在通过规划审批的是2个。也就是说,今年城区至少要再建成2个垃圾中转站。他们会逐步找合适的地方建垃圾中转站,一方面要考虑便民服务,另一方面也会考虑环境影响。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在主城区建垃圾中转站选址太难。建的太远,运送垃圾不方便,建的太近,对周边环境又有影响。
该负责人解释说,水城中街中段的这个垃圾中转站,原来是地上垃圾点,垃圾直接倒在大池子里,卫生情况较差。为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10年后对此垃圾点进行了改造,安装了垃圾压缩设备。
“其实,对于垃圾中转站的管理现在要求比较严格,垃圾中转站有专人负责冲洗、喷洒防臭剂等工作。”该负责人说,对运送垃圾的工作人员,也要求改装车辆,使用密闭的车子运送垃圾。但是,这部分人员不归环卫部门管理,有的运送垃圾的车辆,确实还存在一边走一边撒的情况。
该负责人表示,建成区商铺密集,垃圾中转站建在谁旁边谁都不愿意,选址有客观困难。今后,会对垃圾中转站进一步加强管理。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刘敏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