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腰带费思量
17编织内腰带是今年装备全军的被装产品。说起这款腰带的设计研发过程,作为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我感触最深的是,聚焦如何让这款腰带真正姓“军”,成为服务战斗力的“贴身利器”,设计团队下的功夫最多。
在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考虑内腰带与作战服配套穿用满足实战要求。通过到部队调研我们发现,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持续推进,各部队作训内容有较大变化,大多增加了攀登、滑降等内容,很多部队还开展野外生存等课目训练。在研究内腰带任务书时,评审专家和科研人员认真分析了部队的勤务需求,提出了高强、阻燃,满足多功能作训勤务需求的要求。
课题组通过数百次工艺试验,首先突破了合成纤维的原液阻燃关键技术,解决了编织内腰带带体的高强、阻燃问题。然后在人体尺寸数据基础上,将人机工效学原理与带体编织技术相结合,开发出与中国军人腰部结构紧密贴合的弧形带体。在钎头研制时,最初设计的是加工性能好、价格也便宜的锌合金五道梁钎头。但在部队试穿试用时,我们发现,锌合金钎头可靠性存在问题,内腰带多功能特征不明显。特别是一些战士反映,我军腰带都是右利手,左撇子使用不便。
课题组根据部队官兵意见,先后研究分析了不锈钢钎头、钛合金钎头、铝镁合金钎头的优劣,通过数十次对比检测,最终筛选出不锈钢钎头作为内腰带钎头。针对部队在攀登、滑降和战场救治止血等方面的要求,我们六易设计稿,刻制十余副模具,最终开发了全对称结构的“一拉到位无档差系紧编织内腰带钎头”。通过五道梁钎头梁柱倾斜角设计,提升了带体与钎头之间的结合力和使用时的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左、右手随时可互换的需求。
这款腰带的设计,只是我们被装科研战线紧贴战场服务战斗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被装科研为作战服务,把满足实战需求作为首要因素考虑,力争以最小的占重比实现更多功能。比如,新型作训大衣重量减轻了,保暖性更好了,还增加了服饰降色,更符合实战时伪装需要,作战功能更强。下一步,我们将突出系统集成,以保障作战为中心,坚持作战防护被装与单兵综合系统一体化设计,预留接口、拓展功能,实现与武器装备、信息通信、卫勤急救、野外生存的有机融合。(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张 华)
火箭军某通信团——
新被装穿用“初体验”
四月的东北大地,乍暖还寒。
火箭军某通信团训练场上,官兵穿上新下发的长袖体能训练服展开3公里跑训练。
训练结束后,大家纷纷谈起穿着长袖体能训练服的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舒适,衣服面料比较透气,吸湿排汗效果不错。”通信一连指导员张莹一边擦拭脸上的汗水,一边谈起穿着感受。
“在我们东北军营,以前这个季节体能训练只能穿冬季迷彩服。跑完3公里下来全身出汗,衣服短时间内不容易干,皮肤与迷彩服直接接触的部分,比如前臂、颈部等会有些不舒服。”一旁的通信一连排长程二焕补充道。
该团副团长曹永成向记者介绍,长袖体能训练服填补了短袖体能训练服和迷彩服之间的空白,是对被装款式的丰富和细化,无论是面料质地还是设计因素都紧贴官兵的训练需求。被装部门专门介绍,这款训练服内层由棉纤维构成,穿着时皮肤触感舒适;外层为纯涤纶,结实耐磨,经特殊处理的面料具备吸湿快干性能。
“快速跑步出汗多,长袖体能训练服吸湿、透气、排汗,让身体和皮肤始终保持舒适,穿着合适。”助理员阮磊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