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尖嘴,六条腿,只吃粮食不喝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许多人都觉得奇怪,在大米里、小麦里甚至面条里都会长出一种黑色的小虫子。尽管在购买的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并且保存得非常密封,但是这些虫子却不知道从何而来。似乎就是一夜之间就出现在粮食里,特别是在夏季气温偏高,感觉粮食里更加容易出现这种虫子。
它就是今天要讲的主角——米虫。而这种被称为米虫的昆虫,它有着非常多的名称。像蛘子、牛子、蛀牛子、谷牛、米象等,是粮食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因喜食大米,有着长“鼻子”,被称作米象。(我们这里称它为牛牛)
先说说它是怎么跑到咱们的粮食里去的!
一:在稻谷的时候就已经潜伏
稻谷尚未成熟可能就已经被这些米虫盯上了。它们会将稻谷咬上一个小孔,然后将虫卵产在稻谷里面。而这些虫卵非常小,在收割或者加工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办法发现,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当温度和湿度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它们就会“破米而出”。同时它们的生命力也极其顽强,如果环境不适合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在粮食里“潜伏”上几年。
二:储存环境污染
很多人家将粮食购买回来后,像大米、面粉之类的会用木桶装起来,而像面条之类的会放到柜子里,贮藏的容器基本都是固定的。而像平时的清理,可能就是清理一下浮灰,基本没有谁会做定期彻底的清理或者高温消毒之类的。在这种环境下,米桶的缝隙、角落会有虫卵的存在,特别是发生过一次米虫后,这些米虫就会一直都存在,等到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在你的粮食里出现米虫了。
三:加工的时候被污染
有人觉得加工的过程比较短,为何会被污染呢?其实加工的时候被污染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米虫虽小,存活时间也只在20-50天左右。但雌性米象一次产卵约有500粒,在南方地区一年可繁殖5-7代。它们会将虫卵产到大米里,然后分泌黏状物封住米洞,肉眼难以观察到。将这些污染后的大米买回家后,条件适合了自然就被孵出来了。大部分时候,粮食里的米像都是内部孵化。
四:如果消灭米虫呢?
记得小时候,家里储存的玉米里长出大量的米虫,父亲就会趁太阳大的时候,将这些玉米放到烈日下去暴晒。气温特别高的情况下,看到这里米虫从玉米里不停的爬出来,但是这样往往治标不治本,再怎么晒它依然是存在的。后来使用桔子皮往粮食里一放,这些虫子似乎就突然消失了。当然往粮食里放置一些大蒜也能有效的驱赶掉米虫。
其实米虫这玩艺吧,小时候吃了不少。那时候家里保存粮食都是用砖砌一个粮仓,像米虫这类虫子特别多。经常发现煮熟后的米饭里有它的身影,甚至很多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咬得“嚓”一声,才发现它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