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他一遍遍地做题,没有灰心,没有气馁,始终相信自己能行,这背后离不开妈妈长期的肯定、发自内心的欣赏。
这个妈妈,其实就是2年前爆火的“烤地瓜男孩”的妈妈。
当时,男孩问妈妈,“如果我将来考上清华或北大呢?”
妈妈说:“会为你骄傲。”
“那我烤上地瓜呢?”男孩又问。
妈妈说,“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的话,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也会为你骄傲的。”
正是妈妈不间断的捧场,在男孩的心田里悄然种了希望的种子,让他逐渐成长为阳光开朗的少年。
新的一年,我们不妨尝试做一个“捧场王”,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欣赏吧。
被滋养的孩子,一定会像沐浴在阳光下的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尊重
为孩子注入高价值感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有这样一幕:
黄亦玫画了一幅画,询问父亲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父亲回答:“自己不懂,就不能瞎评价。”
黄亦玫心中涌动温情,自她记事以来,父亲从未有过半句责备,无论她做什么,父母对她都是绝对的尊重与支持。
即便后来她离婚回家,父母也并未干涉,而是给予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
“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你不说,我也不问,我不盲目偏袒你,但我无条件支持你。”
家人这种无条件的尊重与深爱,并没有让黄亦玫变得娇纵,反而让她从小就懂得重视自己的感受,建立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高度的自我价值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黄亦玫从不内耗、不拧巴,也不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论。
生活上,她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永远自信自强:感情上,她敢爱敢恨,不讨好别人,不委屈自己,独立又清醒。
正如有句话说的,最好的爱,是我尊重你的不同,理解你的选择,支持你的决定,能给你充分的空间,也能成为你坚实的后盾。
以后的日子,请把这份尊重也送给你的孩子吧。
被尊重的孩子,内心是充盈的,精神是富足的,自然拥有高度的自我价值感。
接纳
为孩子注入自信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习惯按照“标准模式”要求孩子,稍有偏差便焦虑不已,觉得孩子的成长“偏航”了。
而这就是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以过来人的经验,强行改造孩子——
不接纳孩子的内向,强行让他向外社交;
不接纳孩子的慢性子,强行让他加快步伐;
不接纳孩子的平凡,强行加注过高的期待与要求……
就像纪录片《零零后》中的锡坤妈妈,因为担心儿子总是一个人闷头做实验,难以融入集体,便不断改造儿子。
把儿子的同学请到家里来玩,给儿子报语言培训班、夏令营,强行让儿子当众表演……
结果,不仅没有让儿子变得外向,反而让儿子开始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好。
纪录片里,还有个叫一一的女孩也是从小不合群,爱独处,但妈妈并没有觉得她这样不好,反而很包容她。
最终,一一在妈妈的接纳下,成长得格外自信开朗,对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