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第一人称叙述,请理性阅读。
我叫李梅,今年四十三岁,在县城一家银行当了十五年的柜员。说起我和表弟小军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十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
那是2015年的七月底,我和丈夫老张刚结婚三年,住在县城东边那片老小区里的两居室。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还算舒坦。我在银行上班,工资虽不高但稳定,老张在建筑公司做技术员,每月到手四五千。我们俩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了六万块钱,准备买辆小汽车,改善一下出行条件。
记得那天下午,外面的知了叫得震天响,我刚从银行下班回到家,就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多年未见的三姑和我表弟小军站在门口,两人都晒得黝黑,脸上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
三姑是我爸的亲妹妹,在乡下种田为生。我小时候曾在她家住过一段时间,吃过她家的饭,所以跟她感情不一般。自从我上大学后,就很少回老家,也就年节时偶尔见上一面。
"三姑,你们怎么突然来了?快进来坐,我给你们倒水。"我赶紧招呼他们进屋。
小军那时十八岁,高高瘦瘦的,低着头站在三姑身后,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不敢抬头看我。他比我小十五岁,从小就是个内向的孩子,但听说学习特别好,是村里有名的"神童"。
三姑坐下后,叹了口气,眼圈有些发红:"梅啊,三姑平时不会麻烦你们小两口的,这次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想到来找你帮忙。"
原来,小军刚刚收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考上了省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这在我们村里可是天大的喜事,可三姑一家却高兴不起来。
五年前,小军的爸爸——我的三姑父在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撇下三姑和三个孩子。小军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也在上学。这些年来,三姑一个人靠着种几亩薄田和出去打零工,撑起这个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军这孩子争气,从小学到高中,没花过我们一分钱补课费,全靠自己考上了大学。可这大学四年下来,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至少得八九万啊。"三姑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里闪着泪光,"我东拼西凑,借遍了亲戚朋友,也才凑了三万多。农村信用社也不肯贷学生贷款给我们,说没有稳定收入来源..."
我看着三姑粗糙的双手和花白的头发,心里一阵酸楚。她才五十出头,却已经像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再看看一旁默默无言的小军,他紧咬着嘴唇,脸上写满了无助和不安。
"三姑,您先别着急,小军能考上重点大学不容易,这事我和老张商量一下。"我拍了拍三姑的手。
晚上,老张下班回来,我把三姑和小军的事情告诉了他。说实话,我心里也在犹豫。我们的积蓄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准备买车,现在拿出来帮小军,意味着我们的计划又得推迟好几年。
老张沉默地听完,点了根烟,抽了几口后说:"帮就帮吧,反正车子晚两年买也不会跑了。小军这孩子能考上大学,是他的本事,别因为钱耽误了。"
我看着老张被烟雾笼罩的脸,心里一热,这就是我爱他的原因——朴实无华,却总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应有的担当。
第二天,我们把三姑和小军叫过来,对他们说我们愿意拿出五万块钱资助小军上大学。
三姑激动得泪流满面,连声道谢。小军跪在地上给我们磕头,我赶紧把他扶起来:"别这样,咱们是亲戚,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小军红着眼睛,声音哽咽:"表姐,表姐夫,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了一定报答你们。"
我摸了摸他的头:"傻孩子,好好学习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答。将来有能力了,记得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我从银行贷了款,拿出了我们的积蓄中的五万块钱,加上三姑东拼西凑的三万,总算凑齐了小军上大学的第一笔钱。临走那天,我又给小军塞了两千块零花钱。
"姐,这太多了..."小军不肯要。
"拿着吧,大学里交朋友、参加活动都需要钱,别委屈了自己。"我把钱硬塞进他口袋,"缺钱了就跟姐说,别硬撑。"
小军走后,我和老张的生活依然如常。只是原本计划买的小汽车变成了一辆二手电动车,省下的钱留着日后应急。说实话,偶尔看到同事们开着新车来上班,心里也会有那么一丝失落。但每次收到小军从大学发来的短信或照片,看到他渐渐变得开朗自信,那点失落也就烟消云散了。
大学四年,小军很少回家。寒暑假他都在外面找兼职,说是要自己赚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我知道他过得不容易,每次三姑来县城,我都会再给她一些钱,让她带给小军或者他的两个妹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小军就大学毕业了。2019年夏天,他从省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顺利被北京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录用,成了我们全家的骄傲。
刚去北京工作那会儿,小军每个月都会按时给我打一千块钱,说是还债。我多次劝他先攒点钱安顿好自己,债的事以后再说,但他坚持要还,说这是他的责任。看他态度坚决,我也就不再推辞,每次收到钱都会告诉他我已经收到了,让他放心。
就这样过了大约两年,后来因为新冠疫情和各种原因,小军联系得少了,钱也没再按时转来。我知道北京生活成本高,他一个年轻人在外打拼不容易,也就没多问。反正当初借钱也没想着一定要还,只要他过得好,能照顾好自己就行。
老张常说:"钱财如粪土,能帮就帮,何必计较那么多。"我深以为然。这些年,我们的日子也在慢慢好转。老张在公司升了职,我在银行也评上了中级职称,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我们终于在县城里买了套小三居,还添置了些新家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不知不觉又过了几年,到了2025年的春节前夕。这天,我刚下班回到家,就接到快递员的电话,说有我的特快专递。
取回包裹,我有些纳闷,最近也没网购什么东西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车钥匙和一封信。钥匙上挂着某知名品牌汽车的标志,我心里一惊,这不是我和老张当年梦寐以求但因为资助小军而放弃的那款车吗?
我赶紧拆开信,是小军写的:
"亲爱的表姐、表姐夫: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是你们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没有忘记你们的恩情。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刚开始很艰难,租住在郊区的群租房里,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省吃俭用,就为了能按月还你们一点钱。后来因为疫情,公司裁员,我不得不换了工作,薪水也降了不少,所以有一段时间没能按时还钱,一直觉得很愧疚。
这两年总算熬出头了,我现在担任公司的技术主管,带着一个小团队,生活也稳定下来。我一直记得你们当年为了我放弃买车的事情,所以这次春节前,我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这份迟到的'还礼'——就是你们当年想买的那款车的最新款。
表姐,这不仅仅是在还钱,更是我对你们当年帮助的感谢。如果没有你们伸出援手,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谁也不知道,当年如果我没能上大学,现在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人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拉你一把。表姐,谢谢你当年的那双手。
永远感恩的表弟:小军
2025年1月28日"
读完信,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信里附了一张照片,是小军和他的团队在公司门口的合影,他穿着笔挺的西装,自信地微笑着,哪还有当年那个羞怯内向的乡下少年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