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一句话,颇有感触,原文是这样的:
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在于,发现一个能让人忍受任何情况且可以持续坚持的理由,并希望借此使个人的生活更充实且能证明个人的存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由于我们被长期隔离在家,往往容易变得颓废沮丧、意志消沉,原本定好的学习计划,可能会置之不理;列好的阅读清单,也许就将书籍束之高阁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谈一个对我们一生至关重要的品质——耐心。
耐心可谓成事的关键,难怪古人会有“得耐心者得天下”的描述,特别是在如今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耐心变得更加重要,毕竟当下是比拼认知深度的时代,你如果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持续深耕下去 ,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垂青,无疑是痴人说梦。
可是人的天性是贪图求快的,要做到耐心是反人性的,这就不能依靠我们的意志力来苦苦支撑,需要更多的是认知和策略。
01 用“写下来”的力量,赋予行动的意义
《认知觉醒》一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分为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根据进化的时间,在情绪脑和本能脑面前,理智脑只能算是“小弟弟”。
所以,假如你一味地让理智脑,不断地控制情绪脑、本能脑去学学学,结果一般会令人失望,智慧的方式是让理智脑去驾驭他们,争取让“三脑”合一,这样你才会充满动力地做好一件事,当然也会拥有足够的耐心。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到呢?答案就是用“写下来”的力量。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当你下班回家后,如果你的大脑一片混沌,你会本能地刷抖音、微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你要想做一件事,源于你大脑的清晰力。
因此,当你决定在做一件事之前,你要用“写下来”的力量,让自己彻底明白做此事的意义,唯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做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能培养自己耐心的品质。
我从2020年初开始自己的笔耕生涯,至今已有两年有余了,虽然和一些作家、写作大咖比起来,坚持的时间不算长,但这却是我自小到大为数不多,能够坚持做这么久的事情之一。
当我回顾自己的写作之旅,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得益于我写了大量关于“写作带给我成长”之类的文章,我从写作中汲取力量,提升认知层次,锻炼思考、表达、反思能力,释放情绪等。
在我写下一篇篇关于写作带给我益处的文章之后,我打从心底里感恩写作,并将写作视为一生的兴趣爱好,无论成功与否,无论结局如何。
用“写下来”的力量,让自己找到坚持的意义所在,你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踽踽独行下去,至于那个结果,就别太在意。
02 专注于体系,而非结果
周希陶在《增广贤文》中说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目的性不要太强,因为假如你带着很强的目的去做事时,你往往会因为距离目标太远,而患得患失,长此以往下去,你会渐渐地对做事的结果感到失望,乃至放弃。
复利曲线的规律是:要想越过曲线的拐点,获得指数级的增长,就要忍受前面漫长、黝黑、曲折,可能没有任何回报的蛰伏期,这个过程当然十分艰辛!
掌握技能亦是如此,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耐心,当你最终突破潜能蓄积期之际,外部世界只看到最具戏剧性的爆发一瞬间,但是你要知道,正是你很久以前下的那些功夫,才使得今天的飞跃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