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通常设置两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首先,对于收缩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收缩变形而设置。它的作用在于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不能减小温度应力(收缩应力是混凝土浇筑初期的固化过程中,因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产生的应力;温度应力在混凝土硬化终凝后,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应力),一定区分开两者区别。所以收缩后浇带处钢筋宜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
后浇带
混凝土一般在45天后可完成60%的收缩,所以伸缩后浇带浇筑时间一般在45天或60天后浇筑,直到此阶段,后浇带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在这期间如果发现裂缝,基本就是收缩裂缝,至于温度裂缝那是后期要关注的问题。
其次,对于沉降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主楼结构和纯地库因沉降差引起构件开裂而设置,因此后浇带可不采用断开搭接处理(但往往此处后浇带也有收缩后浇带作用)。既然为解决沉降差,所以后浇带封闭时间应待主体封顶且荷载上齐,沉降差异观测稳定后即可浇注。
地库上浮导致墙开裂
不均匀沉降导致梁、柱开裂
既然后浇带能避免这么多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多关注一些,把它做好呢?但实际情况往往不容乐观,好多技术人员对后浇带作用不了解,也就不可能重视。
地库项目现场验收,经常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地库顶板后浇带位置,板上皮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厚,板下皮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又偏薄,不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二是,后浇带处临时支撑设置错误、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