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胶水怎么做的,胶水怎么做详细过程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14 10:43:25

陶寺宫城以南编号为M2103早期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器物来看,是城内仅次于王族的高级贵族。这座墓葬保存完好未被盗掘,因此随葬的木器也保存相当完好,其中一件大漆案出土于棺木侧面,案板长120厘米,一侧平直、一侧呈亚腰型,下有支架,出土时案表髹的绿、红漆仍然鲜艳。从漆皮破损露出部分来看,匠人先在木胎上施一层白色乳状涂料,再髹黑漆,再施彩绘,可惜彩绘图案已经斑驳难辨,漆案上放有红彩木觚2件、红彩仓型器1件。一件残损的圆形漆案侧立于墓壁,从存留部分看,圆形的案板由木板榫卯拼接而成,下接圆柱状木座,木胎上先施白色乳状涂料,再髹黑漆,再髹朱漆,最后在朱漆上绘制绿色纹样。

在陶寺中晚期编号为M22的王级大墓中还出土一根木杆,杆上髹粉、黑、绿三色彩漆,不同颜色的彩漆将木杆等距分为多个部分。据何努、冯时等学者推测,这根漆杆可能是古代天文观测工具臬表。天官会在正午时刻用这根漆杆测量立于空地上日晷的影长,将影长与漆杆上分格的彩漆对照,用于确定时令。

真正的胶水怎么做的,胶水怎么做详细过程(17)

真正的胶水怎么做的,胶水怎么做详细过程(18)

在陶寺高等级墓葬中,死者还流行佩戴镶嵌绿松石片的头饰、腕饰下葬,饰品当以木质或皮革为胎,以推测为漆的黑色黏合剂将颜色鲜艳的绿松石碎片按照类似“马赛克”的形式铺满表面,制作精细、造型华美,是使用者尊贵身份最直观的标志。

除此之外,陶寺出土的漆器、彩绘木器的墓葬为数不少,这些墓葬都可以找到共同点——拥有较大的墓葬规模、多且精美的随葬品,这显示漆器与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挂钩,是被古城中社会顶层统治者垄断的高级奢侈品,这与成为平民日用品的良渚漆器形成了鲜明对比。漆器发源于长江下游地区,突兀地出现在黄河中游的陶寺古城,又仅被少数权贵所拥有,或许可以猜测陶寺古国的统治者们在建立王国之后,将产于远方贵重难得的漆器奉为珍品。

夏代的漆器产业

陶寺文化消退后,使用漆器的传统顽强地在北方地区的黄河流域留存下来。在约3700年前,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率先完成对区域文化的整合,在洛水之滨建立起规模宏大的二里头古城,并以此为基地向晋南、关中、豫东、南阳盆地扩张渗透,形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不少学者都认为二里头文化正是古史记录中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夏王朝雄厚的实力令手工业也得到腾飞,来自各地的手工业匠人聚集在二里头古城中为王朝贵族们服务,青铜铸造技术、白陶制造技术、绿松石拼贴技术和漆器制造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历史性的发展。

从20世纪60、70年代二里头遗址发掘初期开始,与漆器有关的发现就不断涌现。在多座墓葬底土中,曾出土朽木和残破的漆皮,表明二里头人也有以漆木棺下葬的习俗;人们在1977—1978年于二里头二号宫殿基址后发现一处“大墓”(后研究证实所谓大墓只是一口深井),在其中发现一只装有犬只遗骸的朱漆木盒;在二里头Ⅲ区2号墓葬中,出土觚、盒、豆等漆器。其中一片漆器残片上有雕花,经辨认可见浮雕兽面,怪兽双目圆睁,头上有弯曲的犄角,其形象不仅与二里头最具特色的镶嵌绿松石青铜牌饰上的兽面几乎一致,也与后世商周青铜器兽面纹关系匪浅。漆礼器出现的时间远早于青铜礼器,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于二里头时代,由于铸造技术较为稚嫩,这个时代绝大多数青铜器为素面,或仅有弦纹、连珠纹等简单纹饰,直到早商二里岗时代,青铜铸造技术发展成熟后才出现兽面纹,似乎可以推测,成熟的漆礼器正是青铜礼器最初的蓝本。随着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不断革新,漆礼器易坏难保存的缺点被青铜礼器所克服,纹饰复杂精美的特色被青铜器继承,早期礼制终于完成从以漆器为中心向以青铜器为中心的过渡。

真正的胶水怎么做的,胶水怎么做详细过程(19)

真正的胶水怎么做的,胶水怎么做详细过程(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