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料配制须正确,兰花植料必须要疏松透气,如果植料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在盆中慢慢板结,最终影响兰根的呼吸。兰根是气生根,没有呼吸到新鲜空气,就不能完成养分的吸收与输送,直接影响到兰花新苗的生长速度,所以才会形成僵苗。
有一些植料在初上盆时疏松透气度并不差,但是养了一两年后,由于浇水、淋雨等原因,其中的细植料会下沉,也会造成兰盆植料的板结,最后的结果和上述的一样,都是僵苗形成的原因。

幼苗其实比壮年苗更需要阳光,有的朋友可能以为弱苗和幼苗要阴养,就一直把兰花放在不晒太阳的地方,其实大错特错。
这里说的阴养不是禁绝阳光的照射,而是控制光照强度。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关系,光照太弱时光合作用不进行;光照过强时光合作用会停止。我们常常见到光照过强下的兰苗,整体性地泛黄,这不是病态。而是叶绿素因为光合作用停止(或者说光合效率降低)而被分解了,这种现象在遮荫条件不好的野生兰花叶片上也常能看到。

幼苗需要的光照强度是多少呢?为了让兰友能更直观地理解,我不用专业的光照强度名称“勒克斯”解释,而用我们常见的遮荫网来说。
一般养兰花常用的是6针加密遮荫网,这种遮荫率的网布架一层是最适合幼苗的,可以说一年四季都可以给幼苗架一层遮荫网,另外在夏天(6---10月)再加一层更好。如果在这样的遮荫条件下,兰苗所受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充分,所能积累的养分也就越多。如果仅仅因为怕晒伤兰苗,而将兰花搬到晒不到的阴凉环境下,可能会失去更多的养分积累机会,这是得不偿失的。

兰花的光合作用与光照是直接关系,但也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因素--湿度。兰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通过叶片毛孔的闭与合来进行呼吸的。一旦周围环境的湿度太小,叶片毛孔就会失去开合的主动性,导致光合作用没有效率。
结合本文前面的幼苗兰根幼小而怕冻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兰盆面上铺盖一些苔藓(不要捂在芦头处)。这样既可以保护兰根不会被突然的降温冻坏,还可以维持盆面以及小环境的湿度,促进兰叶进行光合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