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苗苗圃建设,您不可错过的实用建议!
王阳
1 容器苗及容器苗苗圃的概念
容器苗指以轻型介质为栽培基质,用特定容器培育生产的林木、果树、花卉等植株,不仅可用于培育植物幼苗,还能培育植物大苗。容器育苗是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方法,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与容器育苗技术相结合培育苗木,具有育苗周期短、成活率高以及产量高等优点。在容器苗苗圃中,一般会配备温室、荫棚、塑料大棚等生产设施,生产机械设备一般需要叉车、物料搅拌机、电动三轮车以及自动化喷灌系统等 。
2 容器苗栽培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容器苗栽培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对容器苗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发达国家基本已实现容器苗的自动化育苗,从种子处理、苗木繁殖、培育过程到出圃都有完整的科学体系,当前国外的容器苗发展方向主要侧重新品种的研发,国内在此领域极其匮乏,以引进为主。据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 50 多个国家将容器苗应用到园林绿化中,容器苗苗圃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美国有 80%以上的苗圃采用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生产,在栽培容器、介质、水分管理、苗木习性等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如栽培容器的不断改良升级、各种栽培基质的开发、缓释肥和控释肥的研发及应用、施肥方式等,极大提高了容器苗质量及苗木生产效率 。这些国家不仅容器苗的栽培技术领先,经营模式也比较完善,多为特色连锁型生产苗圃,销售市场主要为家庭园艺及别墅庭院,销售形式以花园中心、园艺超市为主。
2.2 国内容器苗栽培发展现状
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早,但由于对此技术的重视不够、市场需求不足等原因,容器育苗技术发展一直受到限制。但近 10 年来,国内容器苗产业蓬勃发展,从南到北开始大面积推广,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发展势头较好,同时也辐射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开始兴起容器苗产业。如湖北省在近 3 年中出现不同规模的多家企业开始投资容器苗产业。但我国容器苗的总体发展在技术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或模仿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容器苗栽培相比,无论规模、技术(如育种、机械化水平)还是应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小规格的容器苗苗木处于饱和状态,对于中大苗的需求处于饥饿状态,尤对于精品容器苗,市场更是极度缺乏。我国容器苗木主要应用于房地产精品工程、政府重点工程、反季节栽培的工程,但由于成本高昂、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观念不同、经济影响等,使潜在客户望而却步。随着物质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当代人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容器苗目前在别墅院落的应用越来越多。容器苗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相信不久的将来,容器苗栽培将成为我国现代苗圃产业的主要栽培方式,也是未来苗木发展的必然趋势。
容器苗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花境这一园林绿化形式,花境因其四季美景的变换、形态的多样等优点,逐渐成为现代园林绿化的主要形式。花境要求植物品种丰富度较高,是传统苗圃所不能满足的,在这种契机下,容器苗产业在我国大疆南北开始慢慢发展。但容器苗苗圃的建设处于引进、吸收、摸索的状态,需要在建设、技术、品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容器苗产业,由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知,容器栽培是苗木升级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发展容器苗产业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有了更高的追求,从传统的绿化转向美化,以及花境、家庭园艺的兴起,新优品种慢慢有了市场。纵观发达国家容器苗的发展历程,结合容器苗的突出优点,发展容器苗产业的现实意义有 3 点:一是推动我国苗木产业变革,掌握发展现代苗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传统苗圃居多,栽植内容主要集中在大树培养和色块苗木 2 个方面,同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也相对混乱,产品质量差距较大,存在价格的恶性竞争;二是促进国内绿化水平提升。传统苗木要经历起挖、包装、修剪、运输才能到达工程现场,运输距离的长短、运输过程的保鲜措施、栽种技术或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苗木成活率。容器育苗通过机械化精准的培育,将植株培养为精品苗木,容器苗有效保护了植株根系,移栽前无需整枝,移栽不受季节限制,易运输,成活率较高,受到业主、设计师、施工方的喜爱,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是推进林业的现代化和绿色发展,容器苗苗圃是现代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生产模式,需配套温棚、荫棚、灌溉系统等,属于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林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更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会带动配套资材和服务企业,如介质、肥料、灌溉系统、运输体系等的发展。以上因素也导致其成本投入资金较高,当前生产商属于寡头垄断,先进技术存在于少数的大型苗圃,中小企业起步水平低且困难。
4 容器苗苗圃建设
容器苗的培育离不开苗圃,在建设苗圃之前需要了解一些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 “十四五”林业发展规划、地方城市建设方向等,结合政策背景把握发展方向。还可通过苗木协会、联盟组织等相互考察,加强苗圃与苗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产品互补,信息互通,避免市场产品过度重叠。苗圃建立是否科学合理,是容器苗经营运行成功的基础,建设前应借鉴国内外一些发展较好的容器苗苗圃经验,再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建立规划合理的容器苗苗圃。本研究将从苗圃定位、苗圃特色、苗圃场地选择、苗圃规划设计 4 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
4.1 苗圃定位
项目建设前期,首先需做市场调查,通过对全国园林或林业发展区域较好的地区进行调研,明确当下宜销苗木的种类、价格、单位利润等,能够基本把握当前苗木的资讯,对建设容器苗圃做出科学的评估,准确预测潜在的苗木市场、未来生产方向。明确主要的目标客户人群、辐射的市场空间、资金能力,确定苗圃的品种类型、苗圃特色、规模、技术与管理水平、销售渠道等,制定出详细的苗圃发展近期、中期、远期计划。如规划建设华中区域容器苗圃,需深入考查学习江、浙、沪一带发展相对成熟的苗圃,如杭州画境种业有限公司、浙江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荟美园林有限公司的苗圃产品及配套服务业,熟悉其建设、运营、销售体系。同时调研建设地区的市场情况,如武汉地区的湖北万千花境园艺有限公司、湖北合一花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再结合地方政府政策、发展规划、园林导向等契机合理规划定位。
4.2 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是规划苗圃的第 2 步,以苗木生产销售和运输为出发点,主要考虑以下 4 个方面。一是根据苗圃定位的规模,选择供应苗圃发展的土地,满足中远期发展;二是土地使用有购买和租赁 2 种形式,其价格直接影响苗圃运营成本;三是交通及水电设施,苗木生产需要大量生产资材,需要保证苗木销售运输方便,同时,容器苗属于半自动化生产,应完善水电设施;四是苗圃栽植需要劳动力,要保证用工方便,同时考虑用工成本。
4.2.1 自然条件。选择地况平坦、地势较高、容易排水的地段,地势不够平坦的需整理地形使坡度落差小于1.5%,有利于苗圃内日常作业及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植物生长过程离不开水源,尽可能借助天然水源,如河、湖泊等,保证水分供应充足,特别是极端天气,如武汉市2019 年夏季遇到干旱,3-4 个月无自然降水,导致江、河水位下降明显,自然水源供应困难。除此之外,水质因素常被建园者忽略,水质达到一定要求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主要指标有酸碱度、可溶性含盐量、杂质颗粒等,适合植物生长的 pH 值一般在 5.0~6.5 之间,可溶性含盐量一般在 0.8 以下,杂质颗粒会影响灌溉系统几重过滤。若苗圃在建立之初没有监测水源杂质颗粒,易导致第 1 年生产过程中灌溉系统末端的堵塞 。
4.2.2 土壤因素。容器栽培以无土介质栽培为主,为减少容器苗圃杂草的产生。在生产区域地面铺设地布,铺设前需要根据土壤情况夯实苗床土壤,防止苗床坍塌及出现坑洼。
4.2.3 环境因素。经过收集和调查当地气象资料,一是冬季温度不易过低,以免产生冻害;二是根据风力大小对相对高大的树木进行支撑固定,生产区域,如温室、大棚设施应注意风向带来的潜在风险。
4.3 苗圃的规划设计
主要是划分生产区、非生产区及道路 3 个部分。各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可参照欧美一般容器苗苗圃区划分比例(见表 1)。
表 1 欧美一般容器苗苗圃区划分比例
4.3.1 生产区。包括温室育苗区、遮阴过渡区、苗木生产区、灌溉系统。温室育苗区以繁殖生产小苗为主;小苗可以直接出售或上盆至遮阴过渡区域;待缓苗成功转移至苗木生产区;灌溉系统由蓄水池、带变频的水泵、过滤系统、控制系统、支路灌溉系统及补水系统组成,蓄水池应建在苗圃的最低处,利于回收灌溉水及雨水。
4.3.2 非生产区域。主要包括办公区、物料区、仓库、停车场。
4.3.3 道路。其是连接苗圃各分区的动脉,一般设有一、二、三级道路,大中型苗圃一般还设有环路,利于车辆的回转。一级道路又称主干道,宽度通常为 6~8 m,根据苗圃面积及实际情况一般设有 1~2 条一级道。二级道路一般宽 4 m,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生产区域相连接,小型苗圃可不设二级路。三级道路一般宽 2 m,为生产作业路。
5 常见问题及建议
(1)苗圃的选址一般在城市的郊区,大多为农用地,租用或者购买土地使用前需与相关部门交接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民企纷争。
(2)结合本地的土质及雨水情况,苗床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苗床之间的排水沟深度设置适宜,不宜过深,以避免坍塌。
(3)容器苗苗圃生产苗木过程中,由于植株全部放置在地上,生产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除植物外,还要注意保护生产设施。以武汉为例,春冬季应注意防范大风及低温雨雪天气,风力较大时,需通过固定支撑提升植物的稳定性,也可通过适当修剪,增加苗圃的通风性。冬季极端雨雪天气对植物的影响也较大,2024 年 2月武汉发生了冻雨及暴雪天气,给植物造成了低温伤害和分枝压断机械伤害(见图 1)。夏秋季注意防范高温和日灼。
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4)如果计划回收利用灌溉水、雨水,建议排水沟进行水泥硬化,减少水污染,末端给水要根据作用及植物的大小进行设计,如滴灌、喷灌、加湿。
(5)苗圃规模要合理,不要盲目追求大型苗圃,合理控制成本,以做精品苗木为主,周转快作为发展目标。中大型乔木容器苗周期长,回报率较高,资金回笼慢;中小型容器苗生产周期短,市场应用场景较多,资金回笼快,应合理定位苗圃及大中小苗比例。
(6)开发新优特容器苗产品,如花期、挂果期长,叶色鲜艳植株饱满的植物,重视乔木全冠精品化;开发乡土、适应性强并有自身特色的容器苗木,提高苗木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我国对新品种的敏感度普遍不高,多以国外引进为主,导致容器苗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的增加。苗木形态的多样性缺乏创新,忽视龙苗木生产的市场需求导向,缺乏积极开拓市场的创造性。
(7)拓宽容器苗的市场价值,目前以容器苗的观赏和食用价值为主,市场空间主要是园林绿化、家庭园艺用苗,还可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容器苗的生态、材用及工业价值。
6 结语
容器苗苗圃建设需综合考虑城市规划、行业政策、市场需求、产业运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配备及苗圃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统筹规划每个环节。另外,每个苗圃具有不同的环境和特色,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造提升,提高苗木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大化发挥苗木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