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天气越来越冷,规模化鸡场的管理人员或农场主也要跟着天气变化,不断的调整通风与供暖,让鸡雏能在舒适的鸡舍这个小“气候”环境中健康迅速的成长为5斤多重的大鸡。
因为我们养殖的肉鸡,基本都是从刚出壳之后的几个小时到鸡舍,鸡雏刚开始一是没体温调节能力,二是羽毛都是绒毛,保温和抗寒性都不能与30日龄的鸡相比;应该说在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季节和时间(春、秋、冬),鸡雏前期养殖的时候通风模式都是最小通风模式(毕竟多数时候室外温度比鸡生长需要的温度20度-35度要低),到了寒冷的季节,可能整批鸡都要在最小通风模式下饲养与通风管理。
那么什么是最小通风量?最小通风怎么计算与理解?实际上最小通风又怎么应用在规模化鸡场?这里面有太多的专业内容需要我们养鸡管理人员去搞清楚。
1.最小通风量的定义
最小通风量:为了维持鸡群正常发育生长,为鸡群提供充足氧气和维持空气质量所需要的空气供给量。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小通风量:一是为了提供鸡群各种条件下呼吸需要的氧气,二是就是保持空气新鲜。
足够的氧气也就是无论鸡群怎么活动,比如早期的地面或者网面养殖,有些鸡群可能时而跑来跑去,时而吃饱了斜躺着休息,这两种状态需求氧气是不一样的。
为了满足需要我们当然需要把氧气需要量定在上限,这样鸡群不会在疯狂运动状态下氧气不足,而氧气来自我们室外的空气,因为天气寒冷,我们又不能让外界的空气都进来,所以,这里的氧气上限也不是越大越好。
保持空气质量:随着鸡群在鸡舍中生长发育代谢,随之而来的是排泄,如果不通风,鸡舍里的氧气因为鸡群呼吸消耗越来越少,同时,鸡群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越来越多,此外,鸡群排泄中除了增加鸡舍中的水分,还有鸡粪本身和存放过程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携带的病菌。
鸡舍空气质量要求
早期地面和网养肉鸡,我们最小通风时,除了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除有害气体,同时,也要考虑排除多余的水分,而目前国内超过90%的鸡场是笼养鸡场。
来源:2020科宝肉鸡管理手册(地面养殖)
2018年AA肉鸡管理手册(地面养殖)
本文主要说笼养规模鸡场,湿度很重要,但是笼养最小通风排除湿度需要弱化了。
2.最小通风量的计算
关于最小通风量的计算,根据最小通风量定义,我们知道涉及氧气需要,排除主要废气二氧化碳以及排除多余的水分。
2.1 根据空气(氧气)需求,来确定最小通风量
负压通风系统的鸡舍,地面养殖最低通风量应满足每公斤体重0.6-1.02 m³/h的空气交换率提供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