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哑铃妈妈
小孩子难免会任性一点,在思想不成熟时,任由自己的小性子做事情。
五岁女孩小东活泼可爱,在家里备受宠溺,爸妈都很惯着她,家里的一些小事情,小东自己就能说的算。这给小东养成了处事果断的性格,但同时也让小东变得有点“飞扬跋扈”,不太能把爸妈说的话放在心上。甚至在行为上,也会表现出对爸妈的不尊重。
女儿踢了妈妈一脚,这位爸爸的做法毁三观,行人:有其父必有其女
这一天,小东随着爸妈逛商场,本来相安无事,大家都挺开心。可小东妈妈在试衣服时,小东觉得挺无聊,她回头看见商场外有人卖飞盘,她就央求妈妈去给她买回来一个玩耍。她以为妈妈会爽快答应,哪知妈妈在忙着试衣服,压根就不理睬她。小东气不过,就干脆抬腿踢了妈妈一脚,以示报仇。
妈妈似乎习惯了女儿的“踢”,只是瞪了一眼女儿,没真搭理她,更没有打骂孩子的迹象,她拍了拍脏掉的裤腿,就继续选衣服去了。
可站在身边,看着这一切的爸爸却不干了,抬腿就踹了女儿几脚,若非有小东的妈妈拦着,这位爸爸还得踹孩子。小东的脚都走不动了,疼得在商城直哭,引得商场的顾客纷纷来看。了解事情的始末后,大家背后议论,还把这件事情传上网上。网友纷纷表示:有其父必有其女!这孩子之所以会踹妈妈,原来是跟爸爸学的,这爸爸看着就很暴力,真够狠的!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打大人的行为?大多是这三个原因,家长要反省了
1 孩子效仿家长的行为
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长辈,但凡长辈有踢打或辱骂别人的行为,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在孩子的小世界里,也许会偏激地认为,这是对的行为。不然,长辈亲人不可能会这样做。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甚至会形成固定模式,在以后遇到心烦、所求不得时,他们就会试图用暴力来解决难题。
2 孩子无意识行为
孩子年纪小,他们的词汇量不足,思维不成熟,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试图用暴怒、恶毒的脏话,或是可怕的暴力行为,来发泄情感,并争取他所渴望的东西。
孩子并不知道何为对、何为错,只知道这样做有效果,可以满足他们的心愿。所以,他们就屡次尝试,并从中获得乐趣。不少孩子没有主观上的想法,只是在遇事时第一反应如此。孩子们不明白,这样的行事风格会伤害到别人。
3 家长的怂恿
有的爸妈教育孩子时,总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被人欺负,喜欢鼓励怂恿孩子。这种家庭氛围下教育出来的小孩子,可能会少了点耐性,脾气较为暴躁,遇事更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错误的观念注定了孩子的未来,必然会添上更多的坎坷,即便孩子哭鼻子的时候少了,但他们的个性未必真正的成熟。
孩子如果跟长辈“动手动脚”,或是“言语粗俗”,家长该怎么办才好呢?
1 立马制止
一定要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很严重。孩子可以通过你严肃的态度,注视他的表情,推测出你的意思。倘若你蛮不在乎、得过且过,孩子肯定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下一次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尽量在孩子初犯的时候,一次性切断孩子下一次继续犯错误的可能。如此,就可以斩草除根,归正孩子的言语及行为。
2 言语规劝,指出错误的地方
家长的言语规劝,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只有孩子明白了这些,孩子才会在遇到同类事情时,避免采用之前的处事方式,不至于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3 严厉批判
如果规劝和制止都没有用,家长就只能严厉批判孩子,让孩子尝试着接受这种行为带来的恶果。比如,以牙还牙,使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受伤,体会到他人的痛苦,孩子就有可能因为自己是个“施暴者”而懊恼悔恨,下次不再进行此类行为。
家长的态度是关键,不能过度,切勿完全“以暴制暴”,否则后果很严重,有可能激发出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每个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像个小天使一样,生来就有一双洁白无瑕的羽翼,至于之后的色彩着色,完全需要靠家长来配合引导。愿每个小宝贝,都能快乐成长,语言平和情绪稳定,无暴力倾向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