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父母怎么解决,对于孩子打父母的处理方法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15 19:21:17

孩子打父母怎么解决,对于孩子打父母的处理方法(1)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让我头疼了很久的问题——孩子动手打人。

我家大宝4岁那年,突然变得特别爱动手。玩具被抢了,伸手就打人;要求没被满足,抬手就打;甚至开心的时候也会突然拍打大人。那段时间,我试过讲道理、批评、甚至惩罚,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咨询了育儿专家,才明白:孩子打人不是"学坏了",而是他们遇到了成长中的难题。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扰。特别是2-5岁的孩子,经常一言不合就动手。作为过来人,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段让我既头疼又收获满满的育儿经历。

一、我的血泪教训:这些错误方法千万别试

在找到正确方法前,我踩过不少坑:

❌ 以暴制暴:"你再打妈妈,妈妈就打你!"

→ 结果:大宝哭得更凶,之后打人更频繁 (恶性循环)

❌ 不停说教:"打人是不对的,好孩子不能..."

→ 结果:孩子左耳进右耳出

❌ 过度反应:每次打人就大声呵斥

→ 结果:大宝发现"打人能立刻引起妈妈注意"

二、孩子为什么爱打人?

直到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我才明白:孩子打人不是品德问题,而是成长必经阶段。

1. 语言跟不上情绪(最主要原因)

3岁孩子词汇量约1000个,但情绪却有上百种。当他们"气得说不出话"时,就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动手。

2. 镜像神经元在作祟

孩子会无意识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如果家长习惯用拍打、推搡来表达情绪,孩子就会照单全收。

3. 探索因果关系

"我打妈妈,她会大叫,好有趣!"这是孩子在实验自己的影响力。

4. 寻求关注

我发现:每次大宝打人后,全家人都会立刻围过来。这反而强化了他的行为。

儿童心理师的4个黄金法则

法则1:立即叫停,但不情绪化

✘ 错误:"你怎么又打人!"(带着怒气)

✔ 正确:

- 握住孩子的手

-平静但坚定地说:"手是用来拥抱的,不是打人的"

- 带离现场(如果情绪激动)

实践案例:有次大宝因为不让看电视打我,我蹲下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打人会疼。"然后带他到安静角落,等他平静。

法则2:帮孩子给情绪"贴标签"

孩子打人往往是因为说不清感受。我们要做"情绪翻译官":

"你打妈妈是因为弟弟抢了你的玩具,很生气对吗?"

"现在不能吃糖,所以你很失望是不是?"

效果:大宝从只会打人,慢慢学会说"我生气了""我不开心"。

法则3:教会替代行为

光说"不能打人"不够,要教具体怎么做:

• 生气时可以跺脚、抱玩偶

• 想引起注意时说"妈妈看我"

• 准备一个"发泄球"用来捏

我家妙招:和大宝约定"生气三步骤":

1. 深呼吸

2. 说"我生气了"

3. 找妈妈抱抱

法则4:及时强化好行为

当孩子用语言代替打人时,要夸张地表扬:

"你刚才说'我不开心'而不是打人,太棒了!"

"妈妈看到你轻轻摸弟弟,真是温柔的小哥哥!"

三、针对不同场景的应对方案

场景1:打老人

• 和老人沟通:不因为"孩子小"就笑呵呵纵容

• 教替代行为:"喜欢爷爷奶奶可以抱抱/击掌"

场景2:在公共场合打人

• 立即带离现场

• 用简单指令:"手放膝盖,深呼吸"

• 事后用绘本复盘(推荐《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场景3:兴奋时控制不住

• 预告规则:"待会见小朋友,我们轻轻摸"

• 玩游戏练习力度:"看谁能像羽毛一样轻"

四、这3件事比惩罚更重要

1. 排查诱因:

- 是否最近看了暴力动画?

- 是否睡眠不足?

- 是否被其他小朋友打过?

2. 高质量陪伴:

每天固定15分钟"专属游戏时间",减少孩子通过打人求关注

3. 家长以身作则:

我和孩子爸约定:再生气也不说"打死你"这类话

五、半年后的改变

现在大宝5岁半,打人行为基本消失。上周他的积木被弟弟推倒时,我听到他说:"我太生气了!我要去冷静角!"那一刻,老母亲差点泪奔...

写给焦虑中的你

亲爱的家长,如果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请记住:

1. 这是正常的成长过程,90%的孩子都会经历

2. 不要自责"我没教好",而是想"我需要教会他新方法"

3. 改变需要时间,通常需要4-8周的持续引导

最后想说:孩子打人只是成长路上的小水坑,我们用对方法,就能帮他们跨过去。下次孩子动手时,请记得:

"这不是孩子在挑衅,而是他在求救——他需要你教他如何管理那些汹涌的情绪。"

我是【乐乐诚宝】,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育儿知识!

孩子打父母怎么解决,对于孩子打父母的处理方法(2)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