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人、词人、诗论家,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以其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闻名于世。
刘克庄原名刘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出生于一个世族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他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历代诗词,显露出文学才华。
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刘克庄补将仕郎,开始了他的仕途。他先后任靖安簿、建阳县知县、吉安通判、潮州通判、漳州知州、袁州知州等地方官职。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刘克庄被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后授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刘克庄除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景定五年(1264年),除焕章阁学士守之职致仕。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刘克庄授龙图阁学士,次年以疾卒。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
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
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
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词人以湛湛形容天空深远而昏暗,暗示自己的心情沉重。更那堪是感叹词,表示难以忍受。斜风细雨是写景的手法,也是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词人的忧愁之情。乱愁如织是比喻词人的愁思纷乱而密集,如同织布一样。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
词人以老眼自称,表示自己已经年迈。平生空四海是指词人一生都没有成就,只能望尽了五湖四海。赖有高楼百尺是指词人幸亏有高楼可以登临,寄托自己的爱国之志。高楼百尺也是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暗含词人对祖国的忠诚和牵挂。看浩荡、千崖秋色是指词人放眼望去,看到千山万壑的秋色,心胸开阔,情感丰富。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词人以白发书生自称,表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文人,没有什么地位和权势。神州泪是指词人为了祖国的兴衰而流下的热泪,表现出词人的爱国情怀和悲壮气概。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指词人不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而是为了祖国的前途而忧伤流泪。
牛山是在山东临淄县南的一座山,传说晋代文学家嵇康曾在此饮酒作乐,并留下了“牛山行”一诗。追往事,去无迹是指词人回忆过去的荣辱兴衰,感慨一切都已经消失无踪了。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词人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风光和自信,认为自己有着气势干云的才华和锋芒毕露的文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是指词人到了现在,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是指词人常常怨恨当时的文人缺乏创新和创造力,只喜欢谈论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南朝狂客是指孟嘉,他是晋代的文学家,曾经为桓温的参军,有着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风格。
把破帽、年年拈出是指词人每当重阳节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提起孟嘉落帽的趣事,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孟嘉落帽的故事是指孟嘉曾经在重阳节和桓温等人登临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后来被人拾得还给他,他却说“此非吾帽”。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是指词人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他太孤寂。黄花是指菊花,重阳节是赏菊的节日,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贞。岑寂是形容高而静的样子,也暗含词人的孤高和寂寞。
鸿北去,日西匿是指词人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和无奈。
这首词是刘克庄在重阳节登临高楼时所作,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忧虑和牵挂,以及对自己才华衰落和生命无望的感慨。词人运用了借景抒情、追忆往事、比兴反衬等手法,展现了一种悲壮而不沉沦的精神风貌。词中充满了爱国情怀和个性张扬,体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代豪杰的气概和风格。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上阕用“片片”和“点点”来形容花瓣的形态,用“蝶衣轻”和“猩红小”来形容花瓣的色泽。诗人把花瓣比作蝴蝶的衣服,既形象又生动。诗人用反问的口吻说,如果天公不惜花,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得这么精致和多样呢?这里既表达了对花的赞美,也暗示了对花的怜惜。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下阙用“朝”和“暮”来对比花开和花落的时间,用“繁”和“少”来对比花开和花落的数量。诗人再次用反问的口吻说,如果天公真的惜花,为什么要让风雨摧残它们呢?
这首词以春花为题,通过反问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词人对花的复杂情感。词人既赞美了花的美丽和多姿,也惋惜了花的短暂和凋零。词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天公作为一个有情有义的主宰者,把自己作为一个有感有怀的观者,把花作为一个有命有运的生灵。词人以一种幽默而淡然的语气,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感慨。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束缊(yùn)宵行十里强。 这句描写了刘克庄和王实之在夜里用乱麻搓成的火把赶路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为了诗文而不顾一切的热情和毅力。束缊是一种简陋的照明工具,宵行是一种艰苦的旅行方式,十里强是十里有余,这些都反映了他们的困境和艰辛。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这句说明了刘克庄和王实之在路上只关心诗书,而不在乎衣物,甚至把衣囊都丢掉了。诗囊和衣囊是两种不同的袋子,分别装着诗文和衣服,这些都是他们旅行的必需品。挑得和抛了是两种不同的动作,分别表示他们对诗文的重视和对衣物的轻视,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志趣和品格。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这句描述了刘克庄和王实之在寒冷滑溜的路上骑着马前行的艰难,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亲切。天寒路滑马蹄僵是一种极端的自然环境,反映了他们的不易和危险。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是一种简洁的自我介绍,表达了他们的相互尊敬和相互称呼。王郎和刘郎是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的名字来代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些都显示了他们的自信和豪气。
酒酣耳热说文章。 这句描绘了刘克庄和王实之在酒店里喝酒谈论文章的场面,展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酒酣耳热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反映了他们的快乐和放松。说文章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表现了他们的学识和才情。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这句说明了刘克庄和王实之在谈论文章时声音很大,动作很激烈,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和惊讶。惊倒邻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示他们的声音很响亮。推倒胡床是一种真实的细节,表示他们的动作很粗暴。邻墙和胡床是两种普通的物品,分别代表着周围人和酒店老板,这些都反映了他们对外界的不在乎和不顾忌。
旁观拍手笑疏狂。 这句描述了周围人对刘克庄和王实之的反应和评价,表达了他们对文学家的敬佩和嘲笑。旁观拍手笑是一种常见的动作,表示他们对刘克庄和王实之感到好奇和有趣。疏狂是一种罕见的形容,表示他们对刘克庄和王实之认为不拘小节,纵情任性。旁观者和文学家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分别代表着社会的大众和精英,这些都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隔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这句是刘克庄和王实之对周围人的回应和自我肯定,表达了他们对文学的坚持和自豪。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后悔和遗憾。疏和狂是两种贬义的词语,但他们却用来形容自己的品质和风格,这些都显示了他们的自信和豪气。
这首词是刘克庄在被贬到广东时,王实之来送行的纪念作品。词人用生动的细节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他们在路上和酒店里谈论诗文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激。词人还用简洁的语言和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自豪和自信,以及对社会的不在乎和不顾忌。这首词既有悲壮的气概,又有豪放的风格,是一首充满个性和情感的作品。
刘克庄的词以缘情为本,具有流丽绵密的韵致,协律可歌,不掉书袋,方是本色。他认为词应该切合时代脉搏,关乎国计民生,而不仅仅是娱悦自己或他人的工具。
刘克庄的词深受辛弃疾的影响,多表现出爱国豪情与雄放风格,不受格律局限,散文化句式与议论化倾向发展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词涉及多种题材和风格,有抒发个人感情的婉约词,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豪放词。他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形象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