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圈儿,常能听到一些人说:“我们是捧角儿,不是追星。”“别把饭圈儿那套带进相声里!”
好像很多人都非常执着于“捧角儿”和抵触“饭圈儿”。那么“捧角儿”和“追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part 1.“捧角儿”or“追星”?什么是“捧角儿”?
“角儿”是戏曲行业的叫法,古时是指对戏曲行业内有名气的人物的尊称,现今也指各行各业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
“捧角儿”在我理解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给有名气的,自己喜爱的“角儿”给予支持,比如老年间观众会给台上的演员扔金银珠宝,再比如相声圈儿里的“上货”,追专场等。
另一种则是对于一些自己喜欢,但没那么出名的演员给予支持,希望他们被更多人知道,有更大更好的舞台,陪伴他们走向成“角儿”之路。
什么是“追星”呢?也是两种含义:一种是给有名气的,自己喜爱的演艺明星给予支持,拍了新剧,追!出了专辑,买!录了综艺,刷!
另一种则是对于一些自己喜欢,但没什么名气的演员给予支持,希望他们能火起来,有更好的发展,更光明的前景,陪伴他们走向成“星”之路。
发现他们的区别了吗?没错,他们的区别就是没有区别。可以这么说,“捧角儿”是传统戏曲,相声行业里的“追星”,“追星”是演艺圈里的“捧角儿”。
我们不必执着于纠结两者的区别,更何况,“追星”不是一个贬义词,不论是“捧角儿”还是“追星”,我们都是在支持自己喜欢的人,这绝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part 2.演员需要“观众”更需要“粉丝”有人说:“我们是相声的观众而不是粉丝。”
一个观众,是买张票,演员在台上演,你坐在台下看,这便是你们全部的交集。演出结束,演员鞠躬下台,你走出剧场,有关他的一切都与你无关。
现在好好想想,你是一个纯粹的观众吗?一个“捧角儿”的人,真的能纯粹的只做一个观众吗?
他出专场时,你要不要追?他上了杂志,你要不要买?前线的视频照片,你要不要找来翻看保存?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得承认自己是“粉丝”。
又有人说,相声演员需要“观众”不需要“粉丝”。真的不需要吗?不,他们需要。
2019年的12月份,德云社相声演员尚九熙何九华被安排在一个月内开了七个专场,由于场次过于密集,其中几场票卖的不是很好,熙华的粉丝就一场一场的追着他们,给他们捧场。
在其中一场返场时尚九熙感慨道:“我希望有一天,自己有足够的号召力,能够把一个城市里喜欢相声的人都聚集过来,不用你们这么辛苦地一个一个城市追着我。”
尚九熙何九华
他们苦练自己的业务,当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上更大的舞台,拥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多观众的认可。
但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一批粉丝,在他们的“成角儿”之路上,给他们鼓励,帮他们撑一撑场面,陪他们度过一些艰难的,尴尬的时期。
他们甚至需要“前线”,需要那些拿着“长枪短跑”追着他们出视频,出照片的人。因为在当今社会,想要成名成角儿就需要有商业价值,流量是最直接的商业价值的体现。
今年年初,从未有过专场的张九南,和几乎没有过商演的秦霄贤却能和众多名角儿一同登上天津卫视德云社晚会,这就是流量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