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险公司的“开门红”是什么?和“超市大促”差不多!
保险公司每年年初(尤其是一季度)会搞一场“保险版双11”,名字叫“开门红”。这时候保险公司会做三件事:
1. 推新产品:比如“超级理财险”“升级版重疾险”,名字听起来很厉害;
2. 搞促销活动:送礼品(米面油、空气炸锅等)、签单砸金蛋、限时折扣等;
3. 猛打广告:电视、朋友圈、业务员都会催你“赶紧买,错过再等一年”。
举个实际例子:
张三过年时收到保险业务员消息:“姐,我们开门红活动,现在买“年金险”,每年交5万,连续交5年,60岁后每年领6万。还送一台扫地机器人,名额就3天!”
这就是典型的“开门红”推销话术。
二、开门红时买保险真的最划算吗?不一定!
关键看你的需求,而不是促销!
我直接说结论:
如果你本来就需要买保险,开门红可能捡到便宜;
如果被促销忽悠着买,大概率会踩坑!
场景1:适合买的情况
李阿姨50岁,一直想给儿子存一笔钱结婚用,但普通银行存款收益太低。开门红期间,某公司推出一款“快返型年金险”,第5年就能开始领钱,收益率比银行略高,还能附加一个住院医疗险。李阿姨对比后觉得符合需求,果断入手。
——这就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产品”。
场景2:不适合买的情况
王哥30岁,本来只想买个几百块的医疗险,结果开门红期间被业务员推销了一款“返还型重疾险”,每年交1万,业务员说“有病赔钱,没病返本,还送黄金纪念币”。王哥觉得划算就买了。后来发现:
-- 同样的保额,消费型重疾险每年只要3000块;
-- 所谓的“返本”要等到80岁,还得活着才能拿;
--纪念币市场价不到200元。
王哥多花了冤枉钱,还买了个不实用的保险。
三、开门红常见的3大套路,普通人一定要警惕!
套路1:用“理财收益高”忽悠人
典型话术:“这款产品收益复利3.5%,比银行高多了!”
真相: 所谓的“3.5%”可能是演示收益”,实际收益可能更低;收益要几十年后才能拿,中途取钱可能亏本。
举例:
某开门红主推的“年金险 万能账户”,业务员演示收益时按“中档4.5%”计算,但合同里写明“保底利率只有2%。
套路2:用“限量抢购”制造焦虑
典型话术:“这款产品全国只有5000个名额,明天就截止了!”
真相:根本不存在“限量”,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过几个月换个名字继续卖;
套路3:用“礼品,红包,抽奖”转移注意力
典型话术:“现在买现场抽奖还有399元红包,再送一套高档蚕丝被!”
真相:红包属于变相返佣金,返佣金是违规的,可能被监管部门追责;礼品成本通常很低,比如标价“2000元”的蚕丝被,实际价值不到200元。
四、普通人该怎么应对开门红?记住3个原则!
原则1:先保“人”再保“钱”
正确顺序:”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理财险“。
开门红主推的往往是理财险(年金、增额寿),如果基础保障没配齐,别跟风买!
原则2:看合同,别看广告
关注合同里的”保底收益、现金价值、免责条款等“;
业务员说的“保证收益”,如果合同里没写,一律当吹牛!
原则3:永远别“急着买”
保险一买就是几十年,冷静分析一周比冲动下单更重要;
如果业务员说“过了这村没这店”,直接拉黑!
五、总结:开门红就像“超市特惠区”
你需要的东西打折→赶紧买;
不需要的东西再便宜→买了就是浪费钱。
记住这句话:
保险没有“最佳购买时机”,只有“最适合你的方案”。
把开门红当作了解保险的机会,而不是掏钱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