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起床的时候发现我养蚕宝宝的盒子里一片狼藉,已经四五厘米长的蚕宝宝被老鼠吃掉和咬死不少。那时候起,我对老鼠颇有怨言,我钻到床底下用订书针捏成鱼钩状,挂上花生米,系在床腿上,想着能钓到老鼠报仇,但是最终也没钓到一只老鼠,它们只是笑纳了我用作钓饵的花生米。
在接下来日子,我对剩下鼠口逃生的蚕宝宝格外上心,用绳子将养蚕的盒子系在墙上,后续,这些蚕宝宝陆续结茧。有在盒子角落里结茧的,有不顾其他蚕宝宝还需要投喂桑叶将盖子和盒子粘在一起结茧的,有在干瘪的桑叶里结茧的,还有一些受了苍蝇的叮咬吃不下桑叶日渐衰弱直至死亡,也有生病的蚕宝宝无力完成结茧直接在盒子的角落化为蚕蛹。
等到学期结束回外婆家过暑假的时候,从白色、黄色、肉红色、淡青色蚕茧中开始钻出一只只白色的蚕蛾,蚕蛾是没有嘴的,不能吃东西。我用报纸垫在盒子里,它们在纸上扑棱着翅膀,寻找各自的配偶。交配成功的母蛾会在纸上产下一颗颗黄色通明的圆形卵,接下来2天后这些卵会逐渐变成黑色,并塌陷成圆饼状。没有交配成功的母蛾也会产卵,不过他们的卵自始至终都是黄色,永远也不会孵化。这些蚕蛾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任务后,会静静的死去。我通常是会给死去的蚕蛾送行的,带着它们来到池塘边,放在一片树叶或者木片上,向水中间推进,边拨水边念叨:蚕蛾蚕蛾,我送你过河,明年再来给我干活。
我养蚕宝宝一直持续到上初一。那时候因为要到离家十几里地的乡镇中学上学,需要住校,一周只能回家1次,就没再孵化上年留下的蚕种。但是到了夏季,无意翻开存放蚕种的盒子,发现了因为温度高自行孵化的密密麻麻的小黑蚕,因为不愿意让小生命活活饿死,就抓紧去采摘了桑叶给他们喂食。可是,有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我上学的时候这些蚕宝宝怎么办,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他大人都忙于地里农活,也顾不上帮我养蚕。苦思冥想很久,采了很多带叶子的桑树枝,然后放在一个大铁盒子里,在树枝根部撒了一些水,再把蚕宝宝放到桑叶上,把铁盒子盖上放在阴凉的地方。等下一个周末忐忑不安的打开盒子,发现蚕宝宝竟然没事,还长大了不少,桑叶和树枝也还保持着充足的水分。就这样终于熬到暑假,这些蚕宝宝才吃到了新鲜的桑叶。
自那以后,我再没有养过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