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每年到了秋收之后,为了便于保存和储藏,丰收后的农民都会把收获的农作物或果实拿出晾晒,特别是生活在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山区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人们称这种农俗为“晒秋”。于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农作物才会“晒秋”,可是,你见过“晒秋”的板鸭吗?
11月9日,摄影师在下乡采风时,在安徽省阜南县一家板鸭生产厂内,巧遇工人在院内忙碌工作,只见数百平方米的院内,摆放着一排排晾晒架,在这些晾晒架上密密麻麻地放着半成品板鸭。在深秋阳光照耀下,这种板鸭“晒秋”的场面甚是壮观。
据了解,生产板鸭用的鸭子都是生长在阜南淮河王家坝蓄洪区内的鸭子。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养鸭的历史,每次洪水退去时,一片狼藉的土地里只剩下纵横的河沟。每天清晨放鸭人把鸭群赶入水田、河沟中,让其自由觅食水草、昆虫和田螺、小鱼,晚上就用栅栏把鸭群圈起来,当地人通常称这种方式养的鸭就叫棚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