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君:对于我们人体的调整来说,会有不同的级别。比如很微观的级别,我需要特别快反应,当你的重心靠前了,你会发现你的脚趾有点扒地的感觉,这就是自然而然的。这个反射速度会很快,只有几十毫秒。而如果你是用眼睛去做判断,这就是有意识的,应该是200毫秒以上,但有的时候200毫秒以上,你就摔倒了。如果机器人的处理速度不够快,它就也没有办法维持平衡。
总台记者 张春玲:机器人没有“本能”,只有程序,没有“经验”,只有计算。为了不摔,它必须实时计算未来几百毫秒内的重心、速度、姿态变化,并在毫米、毫秒的尺度内,控制几十个关节协同动作。再比如,它没有肌肉和弹性的肌腱,关节是“硬邦邦的”,如果不想一落地就断,工程师们就得靠计算,通过柔顺控制、抗阻调节、力矩规划,让金属关节学会“软着陆”。这些都要依靠强大的实时算力,算慢了,摔;算错了,也摔。
02
机器人学会跑步的
武林算法秘籍大概分几步?
- 第一步,先用模仿学习,学习人类的动作。一般是用动捕设备,照葫芦画瓢。
- 第二步,学习强化。在虚拟平台,机器人把学来的理论,付诸实践,靠着大力出奇迹的学习态度,成百上千次的尝试,学会了自主奔跑。
- 第三步,在现实世界走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