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乡粮库工作人员报警后,7名涉案人员向警方自首,其它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快速抓获。涉案人员多为粮食贩子、司机,人数居然高达26人。赚钱的手段何其之多,这个小团伙偏偏盯上了国家粮库,利用粮库管理漏洞,做起发财美梦。
为首四人先是避开监控和工作人员,在地磅的电路板上悄悄加装了干扰器设备,然后对外半哄半骗,称其在宁乡粮库有熟人,称重过磅时能多加重量,诱导相熟的粮贩从沅江市、汉寿县等地,将大米运送至宁乡粮库。运粮司机在主犯郭某顺的要求下,将车厢用油布蒙上,以掩人耳目。
这样,几位主犯在粮库地磅附近暗地操作干扰器遥控设备,使得每车粮食虚增5吨左右。
按照粮库的收购价计算,这个犯罪团伙仅仅6天就骗取粮款97.2万元。
虽然此次事件并没有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属于偶发个案,但是损害了国家粮食管理体系,挑战了国家的惠农惠粮政策。涉案经济数额虽不大,但社会负面影响极大,应按照诈骗罪对该犯罪团伙从严从重打击。
此案也说明宁乡粮库审计、监管、保卫工作极其松散,从负责人到一般职员责任心不强。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问题恐怕不止一个宁乡如此,建议各地粮库严格排查,彻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果每个地方的国家粮库都差一点,累积起来必然大大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历史上国家粮库粮食被盗案确实发生过,并且不止一次。六年前,安徽谯西粮库9000多吨国家储备粮被盗,犯罪人正是粮库的负责人谭某。中储粮上海分公司也曾发生过储备粮被盗卖的案例。这都说明,中储粮的监管体系远远不够透明化、信息化,长此以往势必对国家粮食安全有害,需要加强重视。
国家粮食系统为何漏洞百出国家粮库除了失窃,还有质量存疑的问题。去年,网友发布短视频反映黑龙江肇东直属库的存量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仅有"水泡粮",还大量夹杂碎渣和粉化玉米等"筛下物"。这一事件,也引得舆论一片哗然。
国家粮食系统理应管理严密,为何却漏洞百出呢?
我国粮食储备系统极为庞大,覆盖面积甚广,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粮食储备体系。但是这个系统到底有多少粮食,普通老百姓不能知道,因为是国家机密。正因如此,中央储备粮很难被社会监督,收了多少粮食,粮食还有多少,这是不可能告诉外界的。真实情况只有内部人员知道。这确实为粮食储备问题埋下了隐患。
其次,中储粮的粮食大多是通过中间商——粮食贩子来进行收购的。农民并不直接向粮仓卖粮,粮库也不可能挨家挨户、田间地头去收粮。
粮贩子收售粮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盈利,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难免将等外粮与普通粮掺混,高水分粮与低水分粮掺混,想办法虚报重量过称,这样会导致粮仓内局部区域产生质量问题,也会让粮库跟着"背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