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的面食也叫油香,焦香酥脆,向来是面点中的极品,尤其刚出锅的油炸面点,更令人垂涎欲滴。
过去,对于永登西山地区的普通家庭而言,炸油香是非常奢侈的,只有家中有重大庆典活动和过春节时才考虑炸些油饼、油果、麻花、散子等特色面食。
那时,由于人们油炸面食做得少,家中主厨经验积累少,靠炭火炸制面食时油温又不好控制,炸制时发生爆油、起沫甚至冒火等意外的几率很大,天长日久,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人们形成了特殊的禁忌:油锅架好后禁止闲杂人进入厨房;炸制时要心怀敬意,不可胡言乱语,尽量少说话;一般天黑以后才炸制面食。
对于这些禁忌,老人们通常的解释是:油香是人、神、鬼都喜欢的美食,神鬼从烟囱中闻到油饼的芳香,就会赶来抢吃,这时油锅就会出现意外。炸油香是个很圣洁的活动,从外面来的人路上可能不知不觉中沾上不干不净的东西,或者魑魅魍魉,也会油锅不稳发生意外,所以外来人不能进入正在炸制面点的厨房。炸油香时神灵就在近处,所以不能胡言乱语。
小时候我家里过年炸油香就非常神秘。妈妈会邀约三四邻家大婶大嫂帮忙。她们通常在吃过晚饭,天黑后才来我家。揉面、做型、捞油饼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油锅架起后,家里的大门一定会关上,不让闲杂人到我家。如果油锅出现溅油等意外情况,妈妈立刻会点燃沫香(祁连圆柏的干叶子,味极芳香,常用于敬神),祈求神灵佑护油锅安全。
说起来有点怪,大约是一九八四年腊月二十七的晚上,妈妈约了几个邻居大婶给我家炸油香。那晚我被邻居人家邀去写春联,写完春联,我回到家里看妈妈她们炸油香。起初油锅一切正常,我调侃说:“你们说炸油馍馍外面的人不能进来,来了油锅不稳,我从外面来的,没见油锅不稳当,如何解释?”妈妈赶紧制止我:“闭上你的嘴,不要乱说!”未几,油锅就出现意外,炸好的油饼子面子上起包,用筷子戳破,里面灌满了清油,哒啦啦滴个不停。妈妈埋怨我:“这就是你胡说的结果!”,并且立刻烧沫香、燃黄纸,说来也怪,不一会油饼表面不起泡了!从那以后,我再不敢在炸油香时乱讲乱说!
我邻庄上有个王姓人家,炸油香发生过太多难解的意外,讲出来你可能半信半疑。那家里婆媳不和,女子对婆婆不善,老婆婆常年在外流浪。自从老婆婆离家出走,每一年腊月年关她家试着炸油香总不平安,或油锅爆炸,或油点四溅,无法完成炸制,每次以失败告终。连续几次爆锅以后,她家再不敢炸油香。有一年,女子的娘家妈来她家过年,劝女儿:“过年哩呗,你咋不炸上些油饼子?”女子回答:“不是我不炸油饼子,我们这个家不能炸油饼子,炸一次爆一次!”娘家妈劝女儿:“放心炸,我们家里想几时炸就几时炸,从没爆过锅。今年我给你捞油饼,一定不会有问题!”娘家妈给女儿壮了胆,那女子才有勇气炸油香。娘家妈刚将面胚放入锅中,油锅开始溅油,不多会油锅漫出锅外,引起明火。情急之下,男主人用棉被盖在锅上才扑灭明火。那娘家妈从来没见过如此阵势,吓得瑟瑟发抖。几年后,在外流浪的老婆婆被儿子接回家中,老婆婆劝女子:“过年着呗,炸上点油饼子!”女子说:“不敢炸呀,前年炸油饼,油饼没吃上一个,差点连房子都烧掉了!”婆婆说:“今年我回来了,炸油饼一定不会有事,你放心炸!”女子信了婆婆的话,炸制油饼子,果然一切顺当,没发生意外。打这以后,庄上人都说:“王家里供家神着呢,家神显灵,不让未尽孝道的王家后人吃油香。油香不同于一般的馍,只有有孝心、懂感恩的人,才配吃!”
我想,用科学解释,炸油香爱出意外并不神秘。首先,油水相容是基本的物理常识。当油遇到水时,可能会发生喷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大人们做油香不让乱说话,不让闲杂人进,是防住了不小心将唾沫溅到油锅中,引起锅油飞溅。 其次,油炸时需要全神贯注,避免油温过高导致食物炸糊或锅油燃烧。人多言杂,乱说话容易分散注意力,增加危险。
如今炸油香非常普及,燃气灶、电锅等新式炊具代替了老式炭火大灶,炸制油香温度易控,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安全地炸制油香,未见什么神鬼抢吃,自然而然炸油香失去了过去那种神秘。
做为一种古老的民俗,过去永登西山人炸油香时的禁忌,还是值得回忆和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