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碗生锈怎么处理,为什么银碗不建议用来吃饭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4-28 21:19:04

今年1月底,一件彭山江口沉银出水文物从北京运回四川。这是一件发掘出水时,已压成扁平状的银碗。经北京文物专家巧手修复以后,人们惊喜地在碗底看见一匹线刻骏马,它的旁边还有两个大字:超光。

“超光”银碗修复后。

银碗生锈怎么处理,为什么银碗不建议用来吃饭(1)

“超光”银碗修复后。

银碗生锈怎么处理,为什么银碗不建议用来吃饭(2)

“超光”银碗修复前。

自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工作开展3年多来,对出水文物的修复也在同期推进。为了从文物上提取更多历史信息,同时也为即将投入建设的彭山江口沉银博物馆提供更多展品,“文物医生”迄今修复的文物已有80余件,让不少严重损毁的文物“起死回生”。

急诊:“文物医院”开到考古现场

堆积如山的金银首饰一排排大小整齐的银锭曾经世上罕见的“西王赏功”金币数以百计……

这是江口沉银考古出水文物在国家博物馆等地展出时留给公众的深刻印象。它们以事实证明,曾经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的明末“张献忠沉银”并非传说。

在2017、2018年两次考古发掘中,出水文物多达4万余件。然而文物埋藏江底数百年,江水侵蚀、砂石冲击,很多已经“疾病”缠身。

2017年1月,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启动江口沉银考古项目时,“文物医院”便开到现场。车内配备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木材水分检测仪、高性能蒸汽清洗机等各种设备,随时为出水文物提供“急诊”。

“文物医院”很快接收到各种“病患”:原本用于撑船的铁篙有的锈迹斑斑、剥蚀严重;珍贵的明朝藩王府册封金银册有的断为两截;装满银锭的木鞘在江水中浸泡数百年后,早已糟朽并多处“骨折”。

省考古院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曾经亮相国博展出、用来装银锭的木鞘,在江底淤泥中发现时还装着数枚黑沉沉的银锭。如果硬取,木鞘极可能就烂成数块。考古人员在它下面细心插入一块“担架”木板,将它完整抬起,再全身包裹一层浸了江水的薄棉絮,缠好保鲜膜,让它保持曾经的饱水状态,这才送回“文物医院”。否则一旦脱水,木鞘就会发生开裂变形。

银碗生锈怎么处理,为什么银碗不建议用来吃饭(3)

木鞘修复前。

在“文物医院”,这件木鞘被放入百分之百的纯酒精中浸泡,以便用酒精置换掉木材体内水分。这种置换时间往往长达好几个月,需要数次更换纯酒精,最终达到木材完全脱水的程度。此后,又将木鞘放进加热的高级醇中再次置换。谢振斌说:“高级醇在常温下是固体,但是在加热的情况下就会呈现液体状。它和酒精相溶,和水不相溶。当高级醇置换掉木材体内的酒精,冷却后,木鞘就能被固化的高级醇支撑住脆弱的身体。”

银碗生锈怎么处理,为什么银碗不建议用来吃饭(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