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气温的角度来看,汉代相较于元代来说,气温应该是偏冷的。具体来说,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近600年的寒冷期,黄河流域的气温相比现在较低。而到了隋唐时期,气温有所升高,与现在的气温相近。然而,宋朝元朝时期虽然长期处于温暖期,但也存在短暂的低温期,如北宋初年和12世纪前二三十年代,东部地区的气候寒冷,长江流域甚至岭南地区有时会结冰。
因此,综合来看,汉代相对于元代,气温应该是偏冷的。
西汉的气候是寒冷的,寒冷的气候给当时的农耕和放牧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依赖于水草的北方游牧民族。北方游牧民族遇到长期气候寒冷的情况,他们水草不济,不得不选择南下,侵扰汉代边疆。所以,西汉一朝,北方的边患是很严重的。相比之下,东汉时的气候却不一样。因为《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恒寒”事例仅有三则且相对集中于东汉后期,这也说明,东汉一朝,气候总的说来是较为温暖的,也很明显,东汉温暖的气候,让北方少数民族能够在草原上生存,不至于反复南下。
元朝:14世纪到处发生灾害这个事实,在各个蒙古汗国内外,从欧亚大陆一端的冰岛和英国,到另一端的日本,各国都苦于瘟疫、饥荒、农业减产、人口下降以及社会动乱,几乎没有一个社会能免遭其中的某些灾害。中国则无一幸免。在14世纪中,至少有36个冬天异常严寒,比有记载的任何一个世纪都多。〔1〕 在黄河流域地区,水灾与旱灾在14世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发生得都要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