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格局,以满足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服务效益、景观优质效益为目标,充分利用现状水域和植被等自然要素,统筹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数量规模,构建多样化的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的设置应做到布局均衡,服务半径合理,宜接近人群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
合理引导附属绿地布局,增加绿地系统的连贯性。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
鼓励水面与绿地结合建设。
鼓励废水回用、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在产业园区应采用工业节水技术,提高生产废水回用率;鼓励将雨水、河水作为中水水源。雨水入渗和收集装置宜设在各类绿地(包括附属绿地)下。
确保城市安全,在统筹考虑环境保护、土地集约使用等要求的基础上,在住宅、基础教育设施、医院、养老院等建筑和部分交通市政设施、危险品设施之间,控制必要的防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