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充满人生哲理的三句话,苏轼定风波千古名句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5-06-02 17:13:01

苏轼定风波充满人生哲理的三句话,苏轼定风波千古名句(1)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3、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在苏轼的诗词文章中,我们常常能读到许多人生的大智慧。

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的快乐来自于*的满足,这无需讳言,但*也分很多种。

有的人追求声色犬马,追逐权力财富,这当然能给人带来快乐,我们不必表面谴责而内心渴求,但是,这种快乐猛烈却也短暂,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使人又跌入不能满足的痛苦之中。

那么,怎样获得真正长久竭的快乐呢?

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苏东坡和好友刘倩叔一起游泗州南山,他们在细雨斜风的轻寒之中登上南山,俄而细雨散去,淡淡的烟霭浮动,稀疏的柳枝飘拂,南山下的十里滩显得分外妩媚,南山脚下的洛涧,流入淮河,水势茫茫。

他们摆出带来的野菜蔬果,煮上一壶午茶,开始享受美景。面对如此清景,如此清蔬,如此清茶,苏轼顿时感到一种难得的快乐,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词: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世间所有强烈的快乐,必然是不长久的,是永不满足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空虚,而这种清淡的欢愉,它是悠长的,它能带来心灵真正的愉悦。

而这种快乐,又最容易获得,一杯清茶,一朵幽花,一本好书,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便能获得“清欢”。

二、此身安处是吾乡

苏轼有一位好友王巩,“乌台诗案”时,受苏轼牵连,被贬到了岭南宾州,是受牵连最重的,这让苏轼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

岭南在古代被称为瘴疠之地,北方人来到这些地方,常常因水土不服生病,甚至有病死者。

王巩赴岭南宾州时,家中歌会纷纷散去,却有一人不愿离去,愿随他远赴岭南,她就是柔奴。

四年之后,王巩终于北归,苏轼设宴款待,却见王巩气色很好,容颜更少。宴席上,苏轼问柔奴:“岭南那地方,生活环境应该很不好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轼听后大为欣赏,写了一首词给她: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的一生,求的就是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之道,莫向身外去求,要向心内去求,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三、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前面两句,都是出自苏东坡的词,而这一句是出自苏东坡的小品文。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这篇小品文是说,苏东坡寄居在惠州嘉佑寺时,曾去松风亭游玩,走着走着,走累了,脚力跟不上,便想到松风亭去休息。抬头一看,松风亭远在山顶,自己这么累,如何走得上去,思之良久,忽然醒悟:“这里又如何休息不得呢?”顿时得到解脱。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但苏东坡却写出了人生大智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