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四要素,其中衣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受人们关注度较高的衣服,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吧。
最开始的三皇五帝时期,祖先们对衣服的理解非常简单,只要能御寒、避免大自然的伤害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的祖先因地制宜,用草叶和兽皮来做衣服,穿起来感觉也还潇洒自在。
到尧舜禹时期,人们意识到,葛麻蚕丝,鸟兽毛羽经过搓、绩、织、编,也可以做成简单的衣服,而且用野兽的韧带缝补,要容易穿戴一些。于是平民穿的葛麻,部落领导穿的原始毛皮衣就应运而生。
再后来的夏商至战国时期,纺织工艺飞速发展,纺织工具也改进了不少,人们将缫、纺、织、染工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连贯的流程。这样做出来的衣服不再像之前那样粗陋,而是走向精细化,精致可人。也是在这个时候,因为一件衣服凝聚了太多劳动和创造,衣服的价值得以彰显。
我们知道大秦一统后,人们就进入了安居乐业,四象繁荣美好时光。这个时期的衣服面料基本以丝绸为主。另外,在纺织工艺上更是有突破性的进步,我国的提花机就是在这个时候降生的,纺织从业人员利用提花机配合人工,在衣服和丝织物上勾勒了许多花鸟虫鱼等美好画面。魏晋南北朝,在服饰面料上面承袭秦,用得较多的还是葛麻和丝绸,只是纺织工艺在勾勒技巧上千变万化,染色工艺能更好地提炼纯度和明度了。
最后一个新的发展是宋朝以后,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生产棉织物,配合已经成熟的染色和纺织工艺。棉质产品一跃成为大众新宠。不难发现,棉织物之所以繁盛的原因,是其材质柔暖透气,能对皮肤更好呵护。所以到现在,纯棉产品仍然是我们的心头最爱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在寒冷时保持身体的温度,为了防备外伤和害虫,要穿衣服。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服装起源的说法。居住在热带地区的民族也几乎没有全身裸体的。有的是为了逢凶化吉而把护身符带在身上,有的是把作为阶级的标志的东西带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