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中国大陆称呼),在台湾称直笛,在香港称牧童笛,是一种木管乐器。直身长管,以边陵发声。笛端有1个吹孔,吹孔以下有尖版开口,笛身有8至10个音孔,其中2个为半音孔,由口吹气至吹口的窄管,窄管的气撞到尖板,令空气震荡。
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笛子,又称竹笛、横吹等,是最常见、最普通、全国各地琴行都流行的一种吹奏乐器。常用的笛子有两种,发音高的为梆笛,梆笛一般用于我国北方戏曲中,多为G调,发音低的为曲笛,曲笛一般用于南方戏曲,多为D调。
笛子的外形和制作都十分简易,携带也非常方便,笛子上面有八个孔,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按音孔。八个孔呈直线排列,一支竹笛通常可以吹奏3-4年调的乐曲,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
笛子的声音清脆、明亮、空旷,充满着朴实的大自然气息,它的音量较大,技巧丰富,表现力和模仿力均很强。因为笛子的音域只有两个八度多一点,所以用它演奏乐曲的音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笛子善于演奏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乐曲,它可以用于独奏、重奏或参加合奏,它在我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是一件不可或缺的吹奏乐器,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
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城乡普遍流行的一种民族吹奏乐器,是金元时期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乐器。唢呐的音色特点是:低音区厚实,略带沙沙声;中音区刚健、明亮,表现力强;高音区响亮、紧张、尖锐,唢呐的音量宏大,声音粗犷,适合于表现喜庆、欢快、热烈的场面。
唢呐也善于演奏那些技巧性很强的华彩乐段,用它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飞禽和昆虫的鸣叫声。唢呐的演奏技巧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口内技巧,另一类是手指技巧。在演奏中两者是结合运用的。
唢呐运用的地区和范围很广,它既可以作为独奏乐器使用,琴行也可以作为民族管弦乐队的成员存在。
在民间吹打乐或地方戏曲乐队中,唢呐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