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非常经典的长篇叙事诗。不仅将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且善于运用景物烘托人物的心境。关于诗的主题学术界主要有三说,即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
一、讽喻说
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误国,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的君主。
二、爱情说
颂扬李、杨的爱情,肯定他们爱情的真挚及对爱情的执着。杨玉环的娇媚恃宠及在蓬莱仙镜仍对李隆基忠贞不渝,发展为生死同一、仙凡无别、至情无上、纯情之极的境地。虽然未必相信李、杨帝妃之间真有如此深挚的情感,但诗人热情歌唱了悲剧中这种患难、忠贞、具有普遍意义的爱情。
三、双重主题说
这首诗揭露与歌颂统一,讽喻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之遗恨。
白居易通过传说,着力刻画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和爱情被毁灭后生离死别的憾恨,同时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其中也有白居易个人爱情生活的不幸,由爱情失落而引起的千古之恨,是诗的主题也是故事的焦点。
《长恨歌》是白居易名垂青史的长篇叙事诗,是古代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关于这首歌的主题,我本人觉得有点“模糊”。模糊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该诗涉及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另一方面两者的爱情还与当时的安史之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爱情与政治背景结合,着实令人“迷茫”。
经过查阅以及自己的理解,本诗主要有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爱情,作者于文中着重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相知、相恋、相爱、再到相离的过程。 最为人动情的还是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里日月长。”“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等精句,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更是惊为天人。诗文在浅层看的确是以“爱情”为主题。
第二个主题:政治讽喻。在诗中诗人也写出了“渔阳颦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六军不发无奈何”更是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的惨状。从这一角度出发,此诗确为白居易为讽谏当朝统治者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