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率性能好,快充具备优势。
依赖于开放式3D结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能够适应响应型储能和规模供电,是钠电在储能领域应用的又一大优势。
在快充能力方面,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只需要10分钟左右,相比较而言,目前量产的三元锂电池即使是在直流快充的加持下,将电量从20%充至80%通常需要30分钟的时间,磷酸铁锂需要45分钟左右。
继相关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商业化之后,工信部近期也表示: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
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适时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这意味着钠离子电池有望迎来国家政策支持,商业化进程有望获得政策助力。
根据当前的研究进展,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对于电池材料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以正极材料和集流体的改变最为显著,正极材料体系的变化又会对有色金属和碳酸钠等行业形成影响,正负极均采用铝箔预计会促进铝箔的需求量快速提升,而正极材料的变化预计会提升碳酸钠的需求;其次是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等材料影响较小,具体来看:
正极材料:
有目前的三元体系锂盐或者磷酸铁锂改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或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负极材料:
不同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系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般为硬碳、软碳、复合碳等无定形碳材料。
电解液:
钠离子电池电解质盐一般为NaPF6,电解液合成方法与LiPF6基本相同,但电解液盐浓度会更低;溶剂一般为EC、DMC、EMC、DEC和PC等溶剂组成的二元或多元混合溶剂体系。由于原材料的原因,钠离子电池电解液规模化供应后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成本会更低。
隔膜:
目前常用的隔膜主要为PP、PE、PP/PE以及PP/PE/PP隔膜、陶瓷隔膜、涂胶隔膜等。目前规模化生产的隔膜孔径均远大于钠离子的溶化剂半径,满足钠离子电池的使用需求。
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负极只能使用铜箔,而钠离子电池负极可以使用铝箔作为集流体。
极耳:
钠离子电池正负极均可以使用铝极耳,相比较锂离子电池的铜镀镍极耳或镍极耳成本有所降低;且铝极耳焊接工艺更简单,也可以降低部分制造成本。
二、正极材料:三大材料脱颖而出,过渡金属预计受益2.1 正极对钠离子电池容量影响大,三类正极材料脱颖而出
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目前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和正负极关系较大,其中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比容量可达到350 mAh·g−1,为此,现阶段影响钠离子电池性能主要环节在于正极材料。
和锂离子相比,钠离子半径和原子质量较大,离子扩散较难,理论容量和反应动力学特征较为逊色。具体表现为钠离子电池在电极嵌脱难度较大,速度较为缓慢,且较容易导致正极材料的形态破坏,从而对钠离子电池比容量、寿命、安全性能均产生重要影响。
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技术路线基本确定不同,目前钠离子电池相关的正极材料超100种,技术路线尚处于演进中。
根据成分,主流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体系,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根据微观结构又可分为层状金属氧化物和隧道型过渡金属氧化物,因隧道型氧化物初始钠离子含量低,市场关注较少。
目前钠离子电池三类正极材料各有优劣,预计未来钠离子三大正极材料的竞争将持续。